因為宜妃順利搬出來,胤禟過了年,三月的時候,就送去慈寧宮六盆牡丹花。
要知道,三月份不是牡丹開的時候,但是胤禟就是養出了三月開的牡丹。
之前太後一直因為大將軍的事不高興。
雖然住進慈寧宮,但是也沒有多少笑臉。
還是齊妃了解女人的想法,請皇後送去一些漂亮的綢緞,雖然還在先皇的孝期,但是這綢緞並不穿,隻不過是看看。
太後慢慢的也就喜歡了。
胤禟聽到這個消息的,就明白齊妃的意思,想太後現在年紀大了,但是也是女人,且這輩子好的東西都先給別人了,便是有漂亮東西,也從來都不張揚,現在可成為這後宮最高等級了,其實心裏也是高興的。
女人不就喜歡這些麼,和董鄂妙伊一個樣,隻要把那些鳳的首飾,漂亮的料子統統拿去,太後的心就是石頭的也給捂熱了。
聽說皇上還專門拿著那些料子給太後看,也背了不少布料名字……
胤禟當時知道了,隻對手下的大掌櫃,道:“養牡丹花吧,要讓花期越來越長,越早開越好……”
不過是一年多的時間,現在,果然派上用場了。
其實宜妃以前在宮中沒少得罪人,無心之下犯的錯誤更多,尤其德妃以前還是宮女出身,宜妃私底下沒有念叨過。
之前胤禟一直就擔心太後因為這個,故意讓宜妃在宮中多待幾年,好在,是他自己想的太小氣了。
反正這幾盆花太後就是喜歡,胤禟這才喜滋滋的出了宮,才出宮,皇上那邊過來要跟他買牡丹花。
胤禟也不客氣,直接讓匠人跟著內務府的人走了,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匠人。
他手上還有幾盆花比普通花開的時間長呢,就是開的時間晚點,一般牡丹花是四月至五月開花,一般花期是十幾天,他的匠人可以讓花九月開花,十月花謝,之前他也覺得奇怪,去年他親眼見到才相信,其實也簡單,就是降低溫度,還有光線等等,反正就是麻煩。
因此他便好好培養這工匠,就等著送入宮去。
總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董鄂妙伊既然知道她和胤禟不會離開大清,便繼續為琉璃會館和十色巷子做打算。
琉璃會館依然和之前一樣,受到貴婦人的喜愛。
十色巷子並沒有如董鄂妙伊想的那般熱鬧,卻也是頗受清流們喜愛,而且更多是男子,這倒是董鄂妙伊沒有想到的。
畢竟一邊是貴婦的場所,一邊卻又受清流名士喜愛,董鄂妙伊總覺得不好。
好在那些名士們也知道避嫌,而那些貴婦覺得自己與名士們親近點也無所謂,反正出入都坐轎子,沒幾個人看清她們。
其實,或許是因為那些傳教士們的到來,大家漸漸的並沒有之前那般束手束腳,尤其是這些貴婦,也都受過洋人交易,並非那些裹小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見過世麵的女子,便是見到男子,也都大大方方的。
董鄂妙伊見到這種情形也覺得不錯,隻希望將來可千萬別出什麼事,不然她就罪過了。
現在董鄂妙伊就是比較操心筠心和弘晸的婚事,筠心雖與皇上說過不嫁,但是早晚會嫁的,她現在遠在廣州,也不知道將來婚事是什麼樣的,但是普通男子怕是不行,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受筠心的想法的。
董鄂妙伊還是希望筠心能夠找一個懂她的人。
至於弘晸,弘晸這兩年已經學了英語和德語,對那些洋文書籍也很感興趣,看樣子倒是有出海的打算。
董鄂妙伊心中隻歎氣,她這三個孩子沒有一個是老實的,弘鼎對於這兩人還算踏實點,不過,很明顯,又是一個九阿哥,就喜歡做生意。
罷了,他們喜歡什麼就幹什麼吧。
不知道皇上是怎麼想的,對筠心和弘晸很好,甚至還讓弘晸進了翻譯科,讓他好好學習那些洋文,還給弘晸看當年俄國使團進貢的東西。
其實,若是論這些西洋的東西,九貝子府上的東西,不必內務府的差,隻有更多更好。
但是皇上既然想親近弘晸,董鄂妙伊也不會阻攔。
在董鄂妙伊看來,皇上確實是個好皇上。
今年二月初二日,雍正帝下令刊刻《聖諭廣訓》,頒發全國。初,康熙帝曾作“聖諭十六條”,自綱常名教之道,至耕桑作息之理,備舉要領,作為約束臣民之規範,頒示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雍正帝登基之後,考慮以上各條,遵行日久,民或怠慢,宜申告誡,乃譯其意,衍其文,對十六條逐加說明,共得萬言,名曰《聖諭廣訓》,並親為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