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文化是動畫藝術保持鮮活的血液,是動畫藝術創造奇葩的源泉,是動畫產業振興騰飛的翅膀,那麼行銷則是動畫藝術釋放競爭力的舞台,是動畫產業加速發展的通道,是動畫市場內涵提升的路徑。如果把動畫比喻成一個人,那麼在其成長過程中,作為靈魂的文化,需要的是一顆供血充足、底蘊深厚的心髒;作為行為和形象的行銷,需要的則是一種強大的表達方式、一種彰顯個性的行為方式或一張與眾不同的識別名片。由此可以判斷,動畫行銷的本質是一種語言、一種行為、一種物化的自我詮釋。
駕馭動畫市場的行銷要素,把握動畫產業的行銷規律,是動畫行銷學研究致力於達到的目標,而這也是動畫這樣一種美好的藝術形式能夠成長為市場經濟時代裏的一棵參天大樹的原因。動畫既能掃除人們因為奔波忙碌、冗亂繁雜的生活而形成的陰霾,以幻景勾勒的故事、斑斕夢幻的形象和雀躍靈動的角色為人們迷失的心靈帶去慰藉,又能點燃人們因為逐漸趨同、愈發令人厭倦的環境而泯滅的激情,以童心未泯的故事、引人共鳴的細節和令人眷戀的夢想為人們蒼白的生活帶去斑斕的色彩。對於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而言,市場經濟是有限的時間經濟、無限的空間經濟。如何使動畫產業的發展觸角無限地延伸?時代為動畫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出理論的拷問,也不斷引發人們對於這一命題的深入思索。
對筆者而言,從對動畫文化的思考到對動畫行銷的探索,事實上,其規律是一以貫之的,思路亦是一脈相承的。《動畫行銷學》力圖解答的是這樣一個帶有經濟學色彩的文化命題:對於經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動畫產業發展而言,如何探索一條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又不失普世價值的內容創意之路;對於改革、發展進入縱深攻堅階段的中國動畫產業而言,如何選擇一條打破行政區劃和條塊分割,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動式發展之路。
在《動畫行銷學》中,筆者沒有對“行銷”進行傳統慣例上的學術定義。但無論是在全書的框架構建上,還是內部的邏輯思考上,無不反映出行銷作為“一種理念、一種態度、一種觀點、一種管理方式”,對動畫產業實質性的剖析和應用式的精解。同時,本書也一直努力嚐試盡量避免用晦澀的學術語言和枯燥的邏輯框架去限定“行銷學”所應當具有的定義和公式,而是將其融入全書的內容表達中,力求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探討動畫產業的本質規律並能夠對動畫行銷的實操有所啟發。
在《動畫行銷學》中,筆者進行了符合如下比喻的邏輯闡釋:對於動畫行銷,不僅需要掌握本國語言並學會用本國語言“講故事”,而且需要若幹門“外國語”,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務必需要注意,沒有學會“走路”就迫使其“奔跑”,沒有掌握好本國語言的“本質”就急於臨摹外國語的“皮毛”,沒有充分發揮本體幹細胞的“造血”功能,就急於引入舶來的“輸血”行為,無法真正達到動畫行銷的目的。與此同時,過度依賴母體的庇護而囿於繈褓中,過分沉迷於過去的輝煌而對未來失去信心,過於追求數量和速度的激增而揠苗助長,也無法真正實現動畫行銷的要求。
事實上,一個社會的前行,一個國家的發展,往往來自於深切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來自於對未來的清醒判斷和準確把握。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同樣秉承著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邏輯和文化演變規律,在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表象下,目前仍舊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更有諸如產業鏈缺失、人才瓶頸以及政績工程等許多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在中國經濟步入轉方式調結構的階段,能否在明晰的產業發展藍圖下,更加理性地對待動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更加深入地思索動畫軟實力為時代發展帶來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更加堅定地堅持理論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動畫產業的相關理論,在波瀾壯闊的產業發展洪流中,恪守學術態度的嚴謹和理論的真誠,是時代賦予中國動畫人的命題,更是中國動畫人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