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遇敖家兄妹(2 / 3)

“當然!”花滿樓打開折扇扇了兩扇,道,“飛赴寺與常道觀的爭鬥實際上乃是佛道兩教爭鬥的具體體現。道教興起在初唐年間,據傳說晉州浮山縣有一座山叫做羊角山,山下住著一個樵夫。某日樵夫上山打柴遇到一個老者,老者告訴他自己乃是騎牛過函穀關的太上老君。樵夫自然不信,老者遂對樵夫說道毫州曲仁裏是其出生之地,那裏有一株死了一千八百年的老數,如今又重活回來了,便是其顯聖的證明。又說自己乃是唐家天子的祖先,聽說自己的後代當了皇帝,特意顯聖來看一看。而那枯樹再生之像兆示李家的王業永世不衰!”

白棠噗嗤一聲笑了:“我第一次聽說李家乃太上老君的後人,這編造的人倒是有些小聰明,李家皇帝聽到後肯定高興壞了,道教大興是必然了。不過他如此編排太上老君,不怕老君降罪於他?”

太上老君那是誰?是的道教教祖,是太清道德天尊,是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乃是盤古一口清氣所化,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跟李家有什麼關係?

花滿樓笑道:“老君大量,不會跟凡人計較的,何況此人如此做也是為了道門大興。”

白棠好奇:“你跟太上老君認識?”

花滿樓道:“我隨師傅去過一次兜率宮,見到了老君。老君很和藹,賜給我一瓶金丹和一件法寶。”

“運氣不錯!”白棠羨慕地道,她有很想見見太上老君啊!那可是三清聖人!

“接著呢?”白棠問。

花滿樓接著講道:“當時的唐天子正是開國皇帝李淵,聽到這個消息後龍顏大悅,心想:過去不是有人指摘我李家出於番胡,不配入主中原嗎?這下好了,老君顯聖,李家是老君的後代。從今以後要用祖宗指定的道教籠絡人心,治理天下,一定江山穩固,事業千秋!於是下旨將羊角山改為龍角山,並在山上大興土木,修建興唐觀。一時間,道教成了大唐的國教。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因為少林十三僧救過他,便捧佛釋經,在各地建造寺院。特別是玄奘法師從印度求法回來後,朝廷為他組織了大規模的釋場,佛教越發興盛。稍後,武則天利用佛教徒懷義等偽造《大雲經》,將自己奪權說成是彌勒的授記,歲早在各州建造大雲寺,公開規定‘佛先道後’,將佛教立為國教。就在這樣的形式下,常雲觀被飛赴寺打壓。原本飛赴寺在山腳,常雲觀在山腰,兩家互不幹涉,然有了武則天的支持後,飛赴寺底氣十足,不但將常雲觀的土地占去,並將道士趕出了山門。”

“常言道:滄海桑田,人世無常!過了十多年,風向又變了。到了天寶元年,剛剛繼位的玄宗李隆基秉承先祖衣缽,特別推崇道教,曾專門舉行盛大儀式,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衝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四子之書皆為真經,將道教又捧上了天。於是,常道觀贏來了重見天日的好時機。道佛兩家為了 地盤,釀造大糾紛,甚至升級為流血事件,地方官員解決不了,官司打到了李隆基前。李隆基下詔‘勿令相侵,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舊所,使道佛兩所各有區分’,並刻石於碑。這就是著名的《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書碑》 ,現今仍立於常道觀的三皇殿中。”

花滿樓吐字清晰、講解有趣,讓白棠聽得意猶未盡:“七童真是博學,才來青城不多久,竟然對民間傳說與書中的掌故資料都這麼熟悉。我想遊曆青城山,請七童做個導遊可好?”

“導遊?”花滿樓想了想,“可是遊覽的向導?”

白棠點頭如搗蒜。

花滿樓好笑,反正他如今也是遊曆紅塵,沒有其他事情,點頭應承:“今日天色已晚,我們在寺中歇息一晚,明日再遊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