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渭水河穀中的秘境(1 / 2)

時間:公元前三百六十四年,九月。

地點:陳倉河穀。

山崗上,一對黑甲騎兵迎風逆行,為首的正是秦國大皇帝龍師隰,跟隨的有孫英,姬雯等人。幾人一邊走一邊聊。

孫英:“大軍駐紮於河邊的一處山穀中,四處都是偵騎暗哨,就算有他國斥候居高臨下,也難以察覺。”

龍師隰:“不錯,很隱蔽。太子妃呀,一會見到太子,你可能都認不出了。”

姬雯:“父皇說笑呢,太子與我夫妻多年,怎麼會認不出呢。”

龍師隰哈哈大笑,說道:“要不我們打個賭。就賭你一會見到太子還是否能認出來。”

姬雯:“賭金多少?多了我可給不起。”

龍師隰:“寡人富有四海,賭錢就沒意思了。這樣,如若一會,你能認出太子。待新軍練成之日,就是旖轅滅族之時。如何?”

姬雯心中一驚,想不到龍師隰還有此心,回答:”想不到父皇還有此心。”

龍師隰:“當然,旖轅無道,燕國現在怨聲載道。新軍練成之日,我便派太子率軍伐薊,斬殺旖轅,助你為王。”

姬雯聽了這些話,心中甚是感激,說道:“謝父皇。”

此次編練新軍,龍小雲完全擺脫了舊式大軍的束縛,根據自己對戰國新軍的研究和軍旅磨練,開始了一絲不苟的新軍立製與嚴酷的實戰訓練。

第一件事,龍小雲在孫英協助下,三個月內就完成了遴選將士、裁汰舊軍的繁重任務。龍師隰向他們交代的策略是“裁舊編新,雙管齊下”,以求最快的完成新舊交替,防止戰事突然爆發。龍小雲帶著十名軍吏,馬不停蹄的跑遍了秦國所有的軍營,一個個的挑選出四萬餘名官兵,又妥善接受了所有可用的軍器輜重。其餘的四十多萬餘名秦國老軍,則全部交給孫英的班子去安置。如此安排,竟在極短的三個月時間內,使一支新軍胚胎初步形成,完成了從舊軍的蛻變。這是山東六國根本無法想象的。

第二件事,從各縣青壯中一舉招募了五萬萬多新兵。因為軍功激勵,應征者踴躍而來,大大超出。麵對從軍人潮,龍小雲報龍師隰批準,定了兩條軍法:一,隻招家有三丁以上者入伍,獨生子、二子者縱然本領過人,也不招收。二,以魏國“黑甲義從”的標準嚴格考選。

當時天下最著名的騎兵,就是安國道時代訓練出來的“黑甲義從”。標準是身穿三層鎧甲,頭戴鐵盔,腰佩闊身短劍,身背二十石強弩並帶箭五十支,肩扛長矛一支,背三天幹糧,日騎行三百裏後尚能保持戰力!單以甲胄與隨身攜帶物事的重量論,大約就有五六十斤,更兼甲胄兵器皆是累贅長大之物,在全身掛滿的情況下要騎著戰馬日行三百裏,還要隨時有剩餘體力迎戰,談何容易!對於未經訓練的壯丁,這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龍小雲的變通辦法是:隻考校體力與意誌,凡能按以上要求披掛,日騎行三百百裏者就合格,不要求保持戰力。如此一來,縱然秦國乃久負盛名的尚武之邦,也堪堪隻選了五萬多名名合格者。

第三件事,更新裝備。戰國時代的新軍,主要標誌是精鐵的應用程度。鐵騎、鐵甲、鐵兵器,都要上好的精鐵打造,才能對銅兵保持絕對優勢。當時天下鐵山主要在新鄭國,所以新鄭國雖小,卻能訓練出“黑豹鐵甲”這樣的精銳步兵。秦國鐵材匱乏,按照原來的五十餘萬兵力計,秦國尚不可能建立一支“鐵軍”。然則武裝十萬新軍,加上從山東列國流入秦國的鐵材,卻也可以勉力應付。龍師隰下令,除了農具,所有能夠搜集到的鐵器鐵材一律上繳官署,全數交給龍小雲的輜重營。一時間,秦國民間三戶用一把菜刀,富裕人家僅有的牛車上的鐵輪轂和宗廟的鐵香爐,以及舊軍遺留的少量鐵兵器,都一起進了陳倉峽穀的兵器場。龍小雲派一名得力副將,專司監造兵器、甲胄、馬具。一年之間,峽穀中煙火徹夜不熄,皮囊鼓風恍若沉雷,叮當錘鍛幾乎淹沒了刁鬥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