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和景平帝嘴裏所說的軍事演習,早已籌備了許久。為了這次軍事演習能順利進行,朱斌特意動用了以龍默寒指揮的新軍,和以徐軍指揮的部隊,步兵總計一萬八千餘人,所動用的軍費,僅布置安排演習場一項上,就高達十一萬大明幣!
在山海關大戰中,指揮著火突騎立下赫赫戰功的龍默寒,在山海關之戰結束後沒有多久便被調到了後方,開始與其後到達的魏重義一起,組建大明之新軍。
在朱斌對於明軍的整體構思之中,所謂的新軍,除了劉風和郭飛正在組建中,年內也無法完成的絕密軍隊之外,龍默寒和魏重義構件的這支新軍,便成為了目前的重中之重。
新軍將完全擯棄刀槍為主的冷兵器,全部配以最新式火器。初步定員火槍手六千人,以督軍副將軍龍默寒領之;設新型火炮三百七十門,炮手配各協同人員兩千六百七十九人,以督軍副將軍魏重義統領之。
火槍手配新式鳥槍或火銃一枝,震天雷,即手雷五枚。這些倒也算了,最為可怕的是,每三百人的隊伍,配備“連珠槍”一架。所謂的連珠槍,即朱斌根據另一個時代,韃子酋長康熙年間大軍械製造師戴梓所發明的“連珠銃”製成。
超級天才武器發明家戴梓發明出“連珠銃”,一次可連續發射二十八發鉛彈,威力極大,在當時可謂妙絕古今,冠絕中西,比歐洲發明的機關槍早兩百多年。
他又造出蟠腸槍和威遠將軍炮,他發明的威遠將軍炮類似現代的榴彈炮,射程遠、火力猛、威力大。但韃子酋康熙抱著“騎射乃滿州根本”這種白癡的念頭,愚蠢地將戴梓充軍關外,中國的火器發展乃告停頓,終於被歐洲所拋下。
要在這個時代製作出真正的機關槍,無論從工藝上還是製造技術上都顯得勉為其難,但根據朱斌說明所研製出的“連珠槍”,卻讓機關槍的雛形在這個時代出現。連珠槍在戴梓工藝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一次可連續發射三十六枚鉛彈。
一旦將二十架連珠槍同時架設起發射,其巨大的威力無疑將使整個戰場的空氣所凝固。
龍默寒所指揮的新軍,將是明軍全麵改製的開始。而今後明軍的建設,將完全按照新軍的製度來進行。按照朱斌的設想,在十年或者更加短的時間裏,大明的軍隊將徹底完成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革命性地飛躍……
當然,對於指揮另一方演習部隊的徐軍來說,是相當不滿的。如果把雙方的火炮部隊擯棄在外,實際參加演習人員步兵一萬八千人。龍默寒部六千,自己這一方一萬二千。兩倍於對手,這不擺明了是在欺負人嗎?就算贏了又有什麼希奇。
本來在和何征途的對抗中,徐軍已經吃夠了對方的虧,正想著把氣撒到誰的頭上。現在這個機會放到了眼前,可對於一向講究公平的徐軍來說,卻又覺得如此不可接受。在向朱斌建議了幾次之後,卻得到了武英王這樣的回答:
“能不能打,能不能打贏,一切都等到演習結束後再說……”
而在過完了新年之後,另一項“大明軍法”朱斌也準備同時宣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即嚴格規定,一應戰爭,三級以上校尉一律不許親臨戰陣與敵搏殺。尤其是不允許將領出現和敵人短兵相接的情況。
六級將軍以上,戰爭來臨時將設指揮部,將軍隻允許在指揮部裏指揮戰鬥。一旦出現六級將軍以上將領和敵人搏殺,不管他殺了多少敵人,一律視為觸犯大明軍法論處。這一條對於以勇猛著稱的鄭天瑞、李天齊這些人來說是極其痛苦的。
昔日“白馬銀槍”威震天下,鄭天瑞每戰必親臨,手刃敵軍猛將無數。李天齊孤軍守太平,奮戰不屈,一口刀下殺敵無數。而這些,也正是被大明軍民所津津樂道的。但大明軍法的出現,勢必使這樣的傳奇故事到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