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就是電腦計算導航模式。當然導航也分很多種,如騎車、步行和開車等。有人要問為什麼要分這麼多種導航?是因為騎車時不能上高速,開車也不能走步行的道路。電腦要考慮高速路、收費路以及掉頭等因素,所以你選擇的模式不同,電腦計算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等高線:等高線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地圖,它可以讓你在幾千米外或在沒出發之前製定詳細的出行計劃。等高線其實很好理解,就是一座山的高度圖,一圈一圈的梯形圖,每一圈可以顯示當前的高度,配合幾個圈就可以看出當前這座山的坡度,可以清楚地分辨哪邊是峭壁哪邊是緩坡。
坐標:全球定位係統(GPS)坐標的簡稱,一般由經度和緯度兩個參數組成,也叫經緯度。地球從格林尼治向東、西各劃分180個經度;從赤道起,向南、北也各劃分90個緯度。單位為六十進製(度:分:秒,字母表示方向)或十進製(正/負十進製度)。也可稱為真實世界的坐標係,是用於確定物體在地球上位置的坐標係。
航跡:GPS走過記錄的行走路線,簡稱為航跡。
航點:在GPS地圖中記錄的某一處坐標點。
日出日落時間: 大多數GPS能夠顯示當地的日出與日落時間,這在計劃出發和宿營時間時很有用。這個時間是GPS根據當地經度和日期計算得到的,是指平原地區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在山區因為有山脊遮擋,日照時間根據情況要早晚各少半個小時以上。GPS的時間是從衛星信號得到的格林尼治時間,在設置(setup)菜單裏可以設置本地的時間偏移。對中國來說,應設+8小時,此值隻與時間的顯示有關。
冷啟動: 初次使用時;電池耗盡導致星曆信息丟失時;關機狀態下也接收機移動1000千米以上距離。
溫啟動:距離上次定位的時間超過2小時的啟動。
熱啟動:距離上次定位的時間小於2小時的啟動。
注:這個冷熱啟動其實是指,開機鎖定衛星的時間。
海拔高度圖:大家可能看到過環法裏麵的一些介紹今天比賽賽段的介紹,例如,今天賽段100千米,其中S1級別坡有幾處。海拔高度圖就是讓大家在前期或後期分析今天騎行的路段中爬升和距離的一種地圖。
衛星信號:一般的GPS接收機支持12通道,美國共有24顆衛星圍繞著地球轉。大家獲得的坐標,信號好的時候可以接收到12顆,當然需在要天氣特別好的情況下。大家看到的精度代表當前位置鎖定衛星後的偏移度,數字越小也就越精準。
電子羅盤:即電子指南針,在有強磁幹擾下會有很大誤差。
裏程數據:就是當前行走的距離,還有時速等一些信息,比碼表功能更全麵。
周邊興趣點:以自己為中心,周邊的一些住宿和餐飲等地址信息。
氣壓高度:GPS會根據當前氣壓變化計算當前高度,也是結合GPS衛星計算高度。有一定誤差。
你對GPS有什麼特殊要求呢?如果你打算選一隻能跟隨你上山下海的GPS,就要通過以下幾點來判斷和挑選。
選購GPS六要素:
第一要素:三防能力。作為一名優秀的驢友,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日曬雨淋無所畏懼,使用的GPS自然也不能柔弱。小磕小碰不能有脾氣,弄髒了或掉進水裏撈起來,也能持續工作。所以防水、防震和防塵等指標成為GPS的首要考慮因素。這些防護能力是車載GPS大多不具備的。而一些專業級的GPS,還會擁有更多適應惡劣環境的設計,如有些產品還設計成為落水之後可漂浮的。
第二要素:續航能力。GPS如果第一天就沒電了,那不僅僅是尷尬的問題,可能會帶來災難。GPS非常耗電,因為要不斷接受衛星信號,專業級GPS一般都有十幾小時的續航能力,而普通GPS手機一般是4小時以內。雖然可以靠外帶電池包來解決,但是脆弱的電源接口又會帶來新的問題,可靠性不高。
第三要素:屏幕亮度。戶外空氣幹淨,一旦出太陽則光線非常強烈,特別是行走在山脊上時,無遮無擋,對於液晶顯示來說是個挑戰。如果你的GPS屏幕亮度不高,即使調至最高亮度時用衣服罩住也會看不清楚。而專業級的GPS機有日光屏設計,即使調至最低亮度,在烈日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