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許多科學成果就是建立在猜想基礎上的,不論是牛頓的三大定律還是相對論。許多重要的科學就是在有根據的猜想上來的。
這正是現在他們所關注的,童曜忙看了起來。
在太空中,如何來確定一個星球是否適宜人類生存呢?作者認為,必須具備三個因素。
三個因素,首先,它離他所在恒星係中心恒星的位置要適中。這樣才能保證它表麵的溫度適宜人類居住。據說,在銀河係達到這條件的就有80億多個。
其次,目標行星和它所圍繞的恒星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是相似的。就是那比值是一樣的。這個比值也被稱之為地球比值,或者生命值。
再次,目標行星必須有一個或幾個衛星。而其中的一個衛星能像月球一般對行星起到極為巨大的作用。
這些都是可以判定星球是否適宜生命體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卻並不是充分必要條件。
有可能一個星球符合上麵的全部條件,但是卻並不適合是生命體的生存。隻是作者猜想,符合生命體生存的星球,一定滿足上麵的全部條件。
在最後,作者猜想每一個星係,似乎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特征。所處在一個星係中,這種特征並不明顯,但是一旦有生物跨越了星係之後,這種特征便會體現出來。跨越星係間的生物體便會不明原因的感覺到諸多的不適。
對於這些特征的改變,有的生物體會適應便隨著進行一番調整變異。而有的生物體則會因為不適應而被淘汰掉。
這理論,也說不上完全的對錯。但是,這一次人類移民的目標星球就是根據作者的這三大猜想來確定的。
或許,有的星球滿足這三個條件但也並不適宜人類的居住。這就是一個猜測。至於對錯,也還得驗證一番。而這一次的移民也是一次對於這個理論的驗證。同時,也或者是一個補充。
適用於人類居住的星球,也許並不僅僅是滿足這三個條件,還要滿足其他的條件。
不過,作者最後的猜想讓童曜的心中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如果,那樣是真的話。那麼將會有一批人因為不適應而遭到淘汰。
不過,這應該和人類自身素質和基因有關。身體素質高的,抵抗了和適應性應該會強一點,而基因穩定的生存的機會也或許大一些。
就這樣上午堅持鍛煉,下午學習。比起在地球上,童曜在飛船上的生活顯得舒逸了許多。十八天已經過去了,人們也大多都適應了這樣的飛船上的生活。
最開始離開地球時失落,人們已經完全找不到了。在飛船上,人們去的最多的地方還是娛樂場所。
比如電影院,酒吧等地方。看著飛船上人們大多又繼續沉湎於燈紅酒綠當中。童曜的心中都不由的一歎。
看來不論是哪兒,都會有這樣的場景出現。
此時,正是中午。大家正吃完晚飯,童曜也到休息椅上看著那顯示屏上那關於飛船上的新聞通知。
現在是他們上飛船的十八天了,在顯示屏上一直都有介紹他們飛過的星係以及他們飛離地球的距離。
飛船一直都飛行在星係之間。最近從那全息投影上看到。飛船經過的地方,幾乎看到任何星球了。
這兒幾乎是一個虛無的空間了。這一次空間,距離最近的星球都有一光年。
在這片虛空中,沒有了那閃亮星辰的點綴,近乎一片漆黑。
因為離恒星極遠,這兒也是一個有著宇宙絕對零度的地方。
不過因為飛船外圍采用的是很好的隔熱材料。所以,這並不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看著外邊一片漆黑,沒有任何光亮的全息投影。童曜的心中感覺特別沉悶,就是有巨大的石頭壓著一般。
而他的大腦卻感覺特別的空。整個思維運轉都感覺特別的緩慢遲鈍。
就在童曜想著拿手裏喝水杯子的時候,他的手竟然都要隔了三秒鍾,才反應過來。向那喝水杯拿去。
這樣的狀態依舊在持續著,童曜正想著看別人,眼睛還沒反應過來注意別人的時候。
突然,童曜感覺猛的一空。這種空是那種思緒和感官完全沒有的狀態。時間似乎靜止了。
這種空,也不是完全的空無。還有一些很飄渺的東西闖了進來。看不到,摸不到,仿似沒有。但隱隱約約卻似乎存在著。
這種東西說不來,似乎就是這種虛空的感覺。
一直存在著,但是童曜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沒有悲喜,沒有哀愁,也沒有了時間,隻有那虛無的寂寞。
就當童曜的精神介乎於存在和不存在之間時,一種更加實質的感覺彌漫了過來。
同樣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後來彌漫進來的東西,卻更有實質感。這種感覺就如同水和空氣的比較一般。
當這種東西闖進來之後,童曜才似乎醒了過來。這一刻,他才有了存在的感覺,才有了自我的感覺,才有了時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