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塑造宇宙的終極理論(三)(3 / 3)

自我則是在人類的智慧誕生之後,個體對於自身衰變和反衰變的這兩種屬性對於自身所施加的影響而進行的反思,一種是對於生死宿命的無奈,另一種確是對於生命反衰變所存在的矛盾的無法確立,在這個人類反衰變的曆史進程中所造就出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宗教,還有藝術等等複雜的生存世界裏,我們渺小的生命個體就在這樣的一個複雜的世界裏掙紮著並尋求著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借助於自身那麼一點點的反衰變的可憐力量,在這個依舊充滿了殘酷競爭的世界裏飽嚐了痛苦和憂傷,喜怒與哀樂;在這種矛盾狀態的世界裏尋求著些許的希望和心靈中的安慰,自我除了把希望放向未來,把生命延續下去,把智慧留傳給一代又一代,而自身的價值就在這種苦苦的守望之中消失殆盡了。

自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私完善所造就出來的痛苦,並在這種苦苦的苦難之中尋求著一條新的出路,其實自我是搖擺於感性和理性的邊緣,所以人世的一切煩惱皆由此而起。

換句話說,進化的目的就是生命自私的完善,這對於人類來說仍然適用,因為人類就是這場自私完善的最終勝出者,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是不夠理性的,因為人類還看不到進化的未來方向,一種生命的無私完善,所以人類仍然沒有舍棄她那深藏於生命之中的毀滅特性,所以在反衰變與反衰變的生命之間,就造成了一種生存上的衝突,而這種衝突就造就了生命自身的苦難,而人類的苦難也正是來源於人類自己,來源於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生存衝突,在感性世界裏的那種不可調和的衝突。

所以,人除了有無法逃脫的衰老之外,也有著完善的動力,但也有著破壞的力量;人有智慧,也有理性,但是在麵對著這個複雜的世界的時候,往往控製著我們的仍然是那種原始的反衰變的自私力量,而不是智慧,也不是明智的理性,所以,智慧的生命仍然是不確定的,或許,確定的和不確定的特性,就是我們這些生命體本身就擁有的屬性吧。

所以,這種有著確定的和不確定的自私特性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構成了我們這個複雜的社會,相互依賴但卻又相互厭惡的社會,總是在希望與失望之間隨起隨落的社會,人人都叫囂著要從自己反衰變的動力中勝出的社會。

這或許是件好事,又或許是件壞事,無論好壞,我們都將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有著自我完善的目標,但也有著為達到目標而不擇手段的邪惡,這是我們人性深處的本質,正是這種本質的不可調和,才造就了我們人世的痛苦,物質上的,抑或是精神上的,都無從避免,即使你是一個對此已經深諳於心了的人,你也無從避免,因為這種本質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你的生活,它就是你的酸甜苦辣,就是你的喜怒哀樂,就是你的理想和yu望,就是你一生的軌跡,所以,你若想成為一個有德的聖人,你除了要與衰變的環境作鬥爭之外,還必須進行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競爭,以及自我與自我之間的鬥爭,隻有戰勝了自己心之深處的善惡本質,是你左右著他,而不是他在左右著你,那麼到了現在的這個階段,如果你不是位天使的話,那麼你就會是一個魔鬼,因為一個走向的是無私的完善境界,而另一個走向的卻是徹底邪惡的境界,而那些左右不了生命本質的芸芸眾生們,依然隻能是生命反衰變動力之下的傀儡,依然隻能是感性的高等動物,因為他們突破不了自私的自我,總是斤斤計較於小我之間,或許從未去考慮過自己的大我形象,從而淪為了生命延續過程之中的一代代的附屬品。

即便是真的有著外星智慧生命體的存在,他們也定當如同我們一樣,也將是依據著這反衰變的力量來從這個衰變的世界中掙紮著並成長起來的,他們也定當在漫長的進化之旅中,也有著達爾文主義式的殘酷競爭,生命的本性之中也依然含有著那種自私的完善和帶著毀滅性質的力量,因為他們如同我們的本質一樣,都是從屬於反衰變的生命體,都要躍向理性的高度,都要走向宇宙的搖籃。

但因為反衰變的生命正是基於非生命衰變的形式而得以奇跡般的誕生的,這也就注定了反衰變將會是由一種無盡的痛苦掙紮著並走向理想中幸福和完善的苦苦守望。

是的,衰變是整個非生命狀態之下的定律,而反衰變則是生命的定律,她總是在毀滅中重建著自己,也總是在朝著最為完善的目標邁進;總之,反衰變的進化之旅,其實就是生命的完善之旅,就是從自私的完善達到生命終極完善的完美之境。

於是,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定律也就構成了宇宙的定律,衰變和反衰變相對而又統一的理論,這或許就是整個宇宙的終極,一套能夠合理解釋出整個宇宙生命和非命兩種存在狀態的有效理論,相對衰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