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市。
清晨。
小院中已經積下不少落葉,深秋時節,空氣分外冷厲。
院子中央,一年輕人站著馬步,靜立不動。但如果仔細看,卻能發現他的身形一直在起伏不定,就像微風吹水波翻浪。
過了一會,年輕人動作一變,重心猛地下壓到尾椎上,同時頭、身、尾變為一體,就像是憑空多出一條尾巴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年輕人架子一收,順勢就打起拳來。
這拳打得講究,雖說看上去樸實無華,但時不時就會響起幾聲脆響,劈裏啪啦的,不絕於耳。
普通人不懂其中門道,但要是被行家裏手看到,非要驚呆不可。
不知不覺,天色逐漸大亮,等拳打完後,青年又是一番動作,匹練似的白氣就被他從口中吐出。
白氣如同一支箭,遇到冷空氣才變成白霧消散了。
更加神奇的是,打了這麼久的拳,年輕人竟然連一滴汗都沒有出。
這時再看年輕人,才發現其麵容俊朗、目若朗星,嘴角更是一直噙著微笑,讓人看上去就覺得性子溫和。
青年在這裏住了半年多了,眾人都知道他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任逍遙,平時見人都會禮貌的打個招呼。
“今日就練到這裏了。”
任逍遙看了眼時間,已經六點,該準備早飯了。
這處院子是他租的,專為習武而用,此時隻有他一個人住。
作為任家形意拳的當代傳人,他一直恪守著嚴格的作息時間,春夏秋冬,每日都是天不亮就起床習練,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
他今年二十二歲,七月份剛從大學畢業出來,此時正在一家公司當著白領,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單從他白天的生活,論誰也不知道他竟然身懷絕技。
從小到大,他幾乎未在外人麵前顯露過功夫,一般有些小矛盾,也被他以聰明才智巧妙化解而去。
或許大部分人認為習得一身本領就要揚名立萬,但任逍遙卻不這樣認為,他隻當這是一門養氣的功夫。
自幼練功,他百病不侵,別說大病,就連個咳嗽感冒都沒有。
有此諸多益處,更是讓他有了堅持下去的理由。
時至今日,他的一身功夫已然大成,即使是父親和爺爺也再不敢說能勝過他。
從這方麵來說,他是個天才,這門拳法傳承至今,就數他進境最快。由此下去,將來必又是一代宗師,將扛起形意拳的大旗。
任家形意拳起源於明末,其先祖任道流與姬際可同門學藝,是為師兄弟。
任家形意拳代代單傳,從起源到現在,已是第十八代,每一代傳人都勤勤勉勉,無一刻放下這門本事。
伴隨形意拳傳承下來的,還有一塊漆黑色的小圓石,石頭用紅線從中間穿過,此時正掛在任逍遙的脖子上。
小圓石的來曆已不可考,據說是從天上掉下,偶然被任道流發現,察覺其有溫養身體之功效,便將其留了下來。
形意拳傳了十八代,小圓石也同樣傳了十八代,流傳任家已有三四百年之久。積年累月的伴隨,小圓石的表麵已經變得極為光滑,觸摸上去絲毫不覺硌手,恰似玉石一般。
小圓石本沒有名字,但任逍遙的父親卻受了封神榜的影響,將其稱為“打神石”。
到如今,任家人已經習慣了這個名字,稱呼時都喚其“打神石”。
廚房中,任逍遙正淘著米,胸口卻傳來了陣陣熱意。
“又來了,到底怎麼回事?”
手上動作一頓,任逍遙將鍋放下,將打神石從胸口襯衫中提了出來。
把打神石放到手掌心,任逍遙的視線落到其上,從表麵看,並沒有發生變化,這一點和往常相同。
但感受久了,卻能發現這熱意又有些微變化,溫度比上次又稍稍高了一絲。
“變化果然還在繼續...每一個星期的這個時候它都會發熱。”
任逍遙不解中又有些好奇,打神石的變化是到他這裏才有的,早在四年前第一次變化時他就告訴了家裏人,但並沒有討論出個所以然來。
那時的變化還不太明顯,熱意更是微乎其微,要不是他從小戴到大,也不會感覺到這些微的差別。
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確定打神石的變化規律,並在一次變化的時候,將其拿給了家人感受,但依舊沒得出什麼有用的結論。
一晃時間過去了四年,打神石所散發的熱意已經變得很強烈了,就連時間也在這最近半年內變得長了一些。從半年前的五分鍾變到了現在的接近十分鍾。
“難道真的如我猜想的那樣,它是在向我傳達什麼信息?”
任逍遙心中疑惑,隨即將眼睛閉起,用心去感受打神石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