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上官宇凱(1 / 3)

不出晏宓兒所料,就在她剛剛剛離開蓮花庵不久,她到蓮花庵一遊的事情就已經傳到了上官家各個主子的耳朵裏,上官老夫人拓拔素月一笑了之,沒有放在心上,皇甫悅萼苦澀的一笑,心裏對這個企盼已久的兒媳多了些憐惜——沒娘的孩子,受的苦多了,才會像個老婆子一樣看破紅塵,上官昊和上官玨沒有反應,吳姨娘倒是有些喜悅——雖然吳瀲灩那個死丫頭不爭氣,居然臨陣變節,可也就是因為這樣,她也不會對晏宓兒有什麼忠心,要是晏宓兒真個是看破了,難免會對上官玨冷冷淡淡,她也就有機會上位了,到時候……嘿嘿,看來未來是光明的啊!

不過吳姨娘實在是沒有時間去做些什麼事情,要做什麼,也就隻能等婚後再說了,她現在手上的事情已經讓她忙得焦頭亂額了。

上官家的大少爺結婚可是一件大事,就在兩家人剛剛開始議婚的時候,就已經著手操辦前期工作了。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花了半年時間,這這一期間同時進行的還有擬定需要的宴請客人名單,派適當的人上門送請柬,收到請柬後對方的回複(自家會有什麼人,在什麼時候赴宴等)需要認真的核對,然後安排酒席時候的座席,栗州以外的客人還需要按照客人的身份、地位、親疏安排下榻的地方、規格等等,那可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在二月前,大致上會有那些客人到場,他們有些什麼家眷,這些人的身分地位都已經歸納好,統計得清清楚楚了,現在著手的就是接待任務的操作了。

上官家的客人大致上分三類:第一類是有交情,排得上號的世家、官宦人家、名流人士、私交密切的至交好友和親戚鄰居;第二類是那些勉強算得上世家的、在栗州有些頭麵卻沒多少交情的、想與上官家攀關係,托關係找法子求到請柬的、交情不深、多年沒有走動的親戚;第三類則是那種交情淺到可以忽略的、沒有什麼地位不請自到的。

吳姨娘是什麼身份,第一類客人她沒有資格接待,那是上官昊和皇甫悅萼的份內事;第三類客人她也沒有必要紆尊降貴得去管,自然有專門的管事接待,也不關她的事情;符合她的身份,需要她出麵招呼隻有第二類客人。

這些人雖然也都是接到上官家的請柬才來赴宴的,可是他們手中的請柬卻大有講究。要麼是某個大家族的附庸、打拚了多年,也得到了好處,在小範圍內有些地位名聲的(這個小範圍指的是栗州),不管怎麼說,多多少少有些交情,又在本地,見麵的機會多,上官家也就發了請柬;要麼就是剛剛冒出頭的,頗有些潛力往上發展,卻還缺乏人脈關係的,這種人往往會想方設法的托關係,“懇請”上官家發了請柬,借機會發展人脈關係的;要麼就是離家自力更生的世家庶子,上官家某些平日裏沒有資格上門的“親戚”現在借機一集等等,吳姨娘自己家的人也在此列。

第三類客人最好招呼,住宿自理,席位就在上官家最外圍的那一圈,那裏擺的是流水宴,自來自去,不用迎送。有心情的,在管事那裏留個名,有個“到此一遊”的憑證,等到那一天,上官家的某個人忽然來了興趣,或許會翻看一下,沒心思的,吃過酒席,擦擦嘴就走,也沒有人會找你要禮金,基本來就是個過客的角色。

第一類客人也好招呼。有名有姓有地位的世家和官宦人家他們可都是拖家帶口、前呼後擁、提前七八天來栗州的,他們自己在栗州大多都有自己的產業。輩份大的,就住自家的地方,在婚宴當天上門,露個麵就好,其他的時候相互拜訪一下,借機會與幾個許久未見的老友喝杯酒,聊聊天,愜意的很。輩份小的,就住上官家的南院或者北院,他們中大多數都有到上官家做客的經曆,住什麼地方,需要什麼家什,管事的心裏有數,他們身邊也都帶著使喚慣了的人,隻要在配幾個機靈的丫鬟小廝跑跑腿就好。私交密切的至交好友和親戚,照此安排,上官家住不下的,則安排在就近的別院中。名流人士,統一安排在近處別院,統一配給丫鬟小廝,禮節到了,也就好了。婚宴之時,他們的座席早就安置妥當,自然會有人接待。皇甫悅萼隻要與幾個許久未見的姐妹淘,那些曾經的貴女,現在的貴婦人見見麵,說說笑笑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