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兒童到六歲就到了適學年齡,不過方孝強的老爸一直到他十六歲時才告訴他適學年齡到了。因為方孝強適的這個“學”不是普通學校,而是修真學院。
雖說到了現代社會,其實修真從沒沒落,隻是由於種種原因大部份從地上轉入地下或者“天上”,方孝強要去的修真學院就是在“天上”,說起來它的前身可是威名赫赫,曾經笑傲三界的——蜀山派。
史載:夏初(公元前2000左右),神界地氣異變,神樹爆長萬丈,根係如垂天之雲,深入盤古之心,盤古之心輻聚周邊土石,逐漸擴大,形成懸空之山,是為蜀山。
提到蜀山大多人隻知道蜀山劍派,其實雖以蜀山仙劍派為主流,修煉方式注重內功和劍術,修仙求積德而不求升仙,積極入世斬妖。同時,也不排斥其他門派的修煉方式,積極搜集和保存各類修仙方法。所以如今的在蜀山修行的還有三百六十旁門,旁門皆有正果。如今蜀山派也隨時代變遷,由從前的門派製改成學院製,不過組織結構大體還是沿用當年做法,說白了其實也就是改了個名字,算是順應時代潮流。
方孝強能進蜀山修真不是什麼機緣巧合,隻是繼承了家族事業,他爺爺就是蜀山劍派的弟子,隻不過沒什麼成就,混了一輩子也就混到入室弟子。不過靠著些裙帶關係,讓方孝強的父親在蜀山成了掛名弟子,可惜方家一代不如一代,學院長老答應他爺爺隻要方孝強的老爸能築基就收他為入門弟子,結果他老爸築到五十歲也沒築成,自然也就連蜀山在哪都不知道。
但說方孝強的老爸不努力是不公平的,常言道:道修身、佛修善,儒修忍。方孝強的父親方迪就是個大儒,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要麼就是“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家裏儒家經典可謂汗牛充棟,不管到哪,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書店,找找有沒有儒家修真的典籍,一到晚上就靜心養氣,希望養出一身浩然正氣,就算這輩子不能飛升蜀山,也希望下輩子混個神仙來當當。逢人就叉兩手,問人家有沒有氣感。
可惜飛升也好,神仙也罷都不是那麼容易,到後來,方迪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儒家修真大法沒進展也罷了,還落下個營養不良,心腦血管疾病,他算明白這輩子修真無望,便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天不從人願,方孝強生下來似乎就是同老爸作對的,對於修真可謂深惡痛絕,進入青年期他就篤定什麼修真修假全是狗屁,都資訊時代了還信這些簡直是愚不可及,他認定人這輩子就該過得舒服爽快,常常感歎自己怎麼不是一個家有良田千傾,沒事上街調戲良家婦女的地主家少爺,對於將來的打算就是自己要大魚大肉左擁右抱,讓所有雌性動物都懷上他的骨肉。但這些想法隻能壓在肚裏意淫意淫,不然老爸非把自己打到斷子絕孫不可。
方迪不知道兒子天生叛逆,勒令他每天至少讀一本經典,心想這些書老子用不上留給兒子,是老子愛的體現,熱心教導他“儒家大化天地,聖人體合太虛。”渾不知方孝強咬牙切齒地故意把句子背成“儒家大便舔地,聖人體弱腎虛”。
但方孝強在書堆裏混久了還是染了些書香,從《周易》到《大學》到《中庸》,多少都能說出點名堂,他最喜歡看的其實是道家的《房中禦女術》,有次在被窩裏看被老爸逮到,他能理直氣壯地以“儒門道宗,禪家佛門,自古大道一貫,真理無二”來辯駁一通,方迪一聽覺得有道理,沒再管他。
方孝強借機把這個理論發揚光大,把興趣轉到武俠小說和漫畫上去了,並堂堂皇皇地對老爸說:“我看這些是為了修遊俠!”
方迪雖是個書呆子但不是個傻子,最終發現兒子濤濤不絕說那些聖人之言其實全在為自己偷雞摸狗遮掩,氣得差點嘔血三升。就此徹底絕了讓兒子修真的念頭,決定還是親自印證修真法門。又過了三年,方孝強大學畢業,老頭子又迷上了道家修真法門,跑去煉丹,結果吃了“六陽天春丹”,以至鉛中毒,兩腿一蹬追趕自己早死的老伴去了。
老爸死了,方孝強成了孤家寡人,對所謂的“修真”更是恨到骨子裏,算是真正同修真結下殺父之仇,盛怒之下決定把那些書燒光。一搜書才發現,老爸這輩子收集的書居然足足裝了三部五噸大卡車,其中不乏一些質地奇特的古書,燒了確實可惜,但方孝強火氣之中,不顧一切放火就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