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小跟著阿姨走進初一(202)班教室的時候,沒來由的感到一陣慌張與尷尬,課間此起彼伏的打鬧聲也悄然安靜下來,五六十雙目光齊刷刷一起看向蘇小小,隻得短短一瞬間的安靜,便又恢複了嘰嘰喳喳的各式刻意壓低的討論聲……“這就是那個剛轉來的新生?”“你看她的衣服,真有趣,乍一看去,像斑馬,嘻嘻”“聽說她還有一特奇怪的名字,叫什麼大大小小的小小,哈哈”……小小於是更加緊張,手裏捏著媽媽在裁縫店訂做來的新衣慢慢沁出了細微的汗水,在阿姨草草介紹了一番後,小小終於抬頭迎著各式打量的或者好奇的目光說道:“大家好,我是小小……”剛說完,便全場轟笑,正好讓她一連串別扭的場麵話全部咽進了肚子裏。蘇小小卻很淡定,因為早在童年開始,這個名字就一直對她是個麻煩,很長一段時間,她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會不會很不容易長大,因為別人總是叫她小小,小小,叫多了竟也順耳,且小時候的蘇小小總是小小嘴巴,小小鼻子,小小臉蛋,連雙眼皮的絕對遺傳都是十歲以後才慢慢長開,久而久之,這個名字像是生根發芽一般長在她的身上,竟也覺得特別妥帖合適。很多人一開始都以為這隻是乳名,但無奈她的名字就叫做小小。小小無聲地走向自己的位置,取下書包,把書桌整理好,上課鈴聲適時響起來。小小輕輕呼出一口氣,挺直了脊背專心聽課。小小早料到環境的懸殊會讓自己的功課很吃力,但她沒想到接連的各種不適應簡直讓她沒有喘氣的機會。以前在白沙鎮的時候成績穩居前三,成績一直是學校與父母不需要過度操心的乖乖女,然而城鄉的差距直接給了小小最有力的打擊,同學們正圓的普通話,熟練的英語發音,都成了蘇小小需要奮力追趕的目標。而她的普通話,經常在被老師叫起來朗誦課文的時候,因為某些字的濃厚鄉音引來一陣不可製止的轟笑。蘇小小不敢怠慢,隻得悶著頭把每天需要糾正的發音,每天需要記熟的英文單詞專門用一本小筆記本隨身攜帶,每天哪怕是早餐間隙時間,她都一邊啃著饅頭一邊盯著筆記本。但是第一次考試還是不盡人意,盡管本就人緣不是很好的阿姨跟各科老師都打過招呼,要特別照顧這位唯一的小侄女,無奈小小在課堂上也跟得實在吃力,月考前所未有的在小小的人生裏,排到了40名,尤其是英語成績,居然徘徊在及格邊緣,怕是在所有女生裏最後一位了。幸好爸媽忙著安頓新的工作與生活,並沒有時間去關注她的學習。在山海市的新家,父親安排在單位分的員工住房裏,小小兩室一廳,卻比原來在白沙鎮的時候好得太多了。小小的房間放下一張床一張書桌後,連布衣櫃都隻能緊挨著門口,好在小小的衣服並不多,母親在進城之前,左省右省要鄰居張阿姨買了麵料定製了兩套新衣,但小小都隻穿了一次,這種在同學們眼中稱為斑馬的“土衣服”,還不如天天穿著校服讓蘇小小覺得自在。因為爸爸的工作逐漸穩定,小小媽也沒有再出去找工作,承包了單位小小車工隊的夥食,生活也還算過得去。小小卻不敢不努力,母親一直身體不好,卻顯然承繼了農村婦女閑賦在家無事喜歡撈話柄的毛病,總是念著誰家的閨女出落得多麼漂亮,哪家兒子多麼爭氣,一年賺多少錢,而某某貧困家的女兒考上了名校,總算揚眉吐氣,哪家娶了個好媳婦多麼能幹哪家女子特別爭氣嫁了個好人家實惠了全家,總有一些八卦不知道從哪聽來,卻說得繪聲繪色,連某某在家盡看婆婆臉色也能被挖掘出來。雖然換了個地方,話友卻仿佛無處不在,小小媽比小小適應能力要快得多,不出多久便跟左鄰右舍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在母親嘴裏聽得多了,於是蘇小小從來不敢不做一個乖乖女,母親從小便過得清苦,外公是學堂老師去世得早,讀了點書無奈條件所限不得不像現實低頭,空留要做一個現代女性的抱負。經人介紹結婚後也是捉襟見肘,父親退役後,母親下定巨大決心,變賣白沙鎮唯一一處青瓦房,托了好幾層親戚關係送禮,才好不容易盼得父親在山海市分得一份安穩工作,算是終於走出了村鎮,日子也總算漸漸平穩下來,幾年後單位居然還分得小小一套住房,供職工居住使用,但是卻一直沒能如願生第二胎,於是把所有一生不能實現的“宏願”都寄托在唯一的女兒身上,希望通過女兒能改變已經不能改變的命運與人生。於是小小總覺得如果自己不爭氣,總會丟了蘇家的臉,讓媽媽在別人麵前說起自己的女兒來,少了底氣。是以蘇小小卯足了幹勁,日夜兼程,追趕著學習進度,抑製著新電視帶來的新鮮感,連每天晚上一個小時的“幸福劇場”時間也犧牲在了功課上。幸而底子好,蘇小小也並不笨,隻是環境差距造就了起點高低,笨鳥先飛總能取得一定效果與成績。到期末的時候,成績單上的進步足以讓各科老師愕然,尤其是數學成績,本就比別的同學更加耐心細心,得到了班裏的最高分,隻差一個小小的筆誤便是滿分,無奈總是讓英語拖了後腿,語言能力的差距不是一時半會能改變得了的。一個學期便是如此神速的進步,自然而然成了老師爭相力捧的對象,尤其再冠上‘家庭條件不好,來自農村的艱苦奮鬥精神’,簡直就是一個青春勵誌故事,可以成為眾多家庭優越擁有得天獨厚條件的城市孩子學習的榜樣。隻是任憑蘇小小再怎麼努力,第二學期數次月考下來,依然徘徊在六名到八名,從來不曾躋身進前三,而她總需要花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來吸收新的知識與課業。雖然小小很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在課常上訓人的時候提及,但老師們似乎總是樂此不疲:“藍少康你看看你每天都幹些什麼,連個簡單的家庭作業都做不好,盡會玩遊戲,有時間多跟你們班上的蘇小小學習,看看人家怎麼努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你們這些人呐,有錢那都是父母的,以後自己的人生還是得靠自己”……諸如此類,每次都讓小小覺得特別尷尬,隻好撐著腦袋假裝看書沒聽到,天知道,這時候她總是想起阿姨數次把她叫進辦公室跟她談話時說的那句話:“蘇小小,你爸媽就得你一個女兒,當初要不是你爸爸千萬拜托,我是從來不會動用私人關係去求人把你安排進來的,我是個什麼樣的脾氣秉性你爸爸最清楚,你若是再這樣跑到四五十名,我也沒麵子,你一沒背景,二沒平台,三沒自身條件,除了埋頭讀書,你也沒別的出路……”其實蘇小小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阿姨跟媽媽從小就一直灌輸這樣的思想給她,好像總要出人頭地,好像總認為自己的身份比別人矮一截非得往上爬幾個台階才能與別人平視,蘇小小也許這點並沒有繼承媽媽的基因,她隻是不想太難堪,也不想讓大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