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鬼王吞天(1 / 3)

岐山腳下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村子不大,百戶人家房屋林立而置,說早年間也是為了躲避戰亂幾戶人家遠走他鄉,遁入深山,看這裏小山清幽,一條小河繞山而過,就在這裏過起了隱居的日子,百年下來,當初的幾戶人家已發展成了現在的村落。落日餘暉,小河、木屋,徐徐炊煙倒也一片美麗景象。飯後村裏偶爾還能聽到生狗叫,也許還能聽到男人和女人的悶哼聲,努力執行著造人計劃,山林豐厚的資源足以養活這個不大村莊,那麼多添一口人就多一份的勞動力,這個道理樸實的村民還是知道的。

清晨第一縷陽光,村裏的獵人隊早早的吃完飯結成了隊伍在村頭集合,準備上山打獵,一個個肌肉紮實的漢子披著獸皮或者簡單的盔甲,手拿獵槍(大多是木棍上麵按上個鐵槍頭)在孩子們崇拜的目光中踏入了山林,偶爾幾個人打著招呼,“大林,你們幾個運氣真不錯,昨天獵到的那頭野豬足有三百斤吧?夠吃一陣子的了”“哪呀,你這小子不也在陷阱裏發現了一頭白狼嗎?嘖嘖,那皮子可是完好無損啊,到鎮子上怎麼著也能賣幾十兩銀子吧?你小子可發嘍!”村子靠山吃山,村裏人靠著男人打獵,挖些草藥什麼的,攢足了東西到鎮子上換些日用品,女人則在村子周圍種些莊家,生活到也衣食無憂。隻是岐山深處,獵人們是怎麼也不敢去的,祖祖輩輩們告誡的話猶在耳邊,說呀,岐山深處,主峰附近居住著一位鬼王,身高數丈、青麵獠牙、呼風喚雨法力無窮,手下妖魔鬼怪無數,吃人都不吐骨頭,七尺的大漢扔嘴裏都不夠塞牙縫的,幸好那鬼王平時從不出山,岐山方圓數千裏也夠大,周邊的密林也夠村民活動的,也就沒必要深入。岐山深處佇立著一座山峰,斜峭陡立高聳直入雲間,好像一把利劍倒插入雲裏,周圍整個空間黑氣繚繞,股股發冷,陰風陣陣,加上滿山怪石林立,好一副窮山惡水,如果是“大聖爺爺”到此必定大呼一聲“師傅!我看這裏好大的妖氣,必有妖怪!咱們還是繞著走吧!”事實也真是如此,無論在修真界還是在妖魔鬼怪之中,見到這座山都是繞的遠遠的。這時山間傳來一個破鑼嗓子的歌聲“大王要我來巡山呦、巡完上山、巡下山呦”一個隻剩小半個腦袋的小鬼(另一半腦袋好像被刀削去了,斜麵還非常整齊)手裏拿著大刀、腰間插著令旗自山上晃晃悠悠的走了下來,嘴裏哼著小調好像非常高興。抬頭看看夜空,“今天真是個好天氣,合該鬼爺我運氣,今天報信抓了個臭道士,大王享用高興了賞我幾個寶貝,那我不是飛黃騰達了,哈哈,要是能來個提升法力的丹藥、、、嘿嘿、做個鬼將也不是不可能哦、、、、哈哈”“喂!我說無頭鬼,你小子遇到什麼好事了,在那鬼笑。”原來是半山路卡的鬼卒在和無頭鬼打招呼,這名字倒也形象,可這無頭鬼不高興了,“我說吊死鬼啊,你小子新來的是不是,怎麼說我也是個死了二百多年的老鬼,你怎麼著都該叫我一聲前輩吧,在說了,今天我還發現了一個道士,大王現在正吃得高興呢,回頭肯定要生我的官職,說不定明天你就得改口加我一聲鬼爺呢。哈哈”在吊死鬼的奉承中那小鬼繼續巡山去了、

要說這鬼王最愛吃道士,那是有緣故的,聽說這鬼王生前是位將軍,武藝了得又齊逢亂世殺敵無數,手下亡魂沒有一萬也有八千,敵人見了那是望風而逃,多年下來軍功無數,功高震主啊,昏庸皇帝起了疑心,找個由頭殺了,之後抄家滅門這樣的老調調。最後還怕陰魂索命,招了個昆侖的老道士用陣法把他壓在岐山之下永世不得超生。岐山那是早年間的戰場,滄海桑田地殼變遷,戰場也變成了高山,由於戰爭不斷那些戰死的士兵多是身上殺氣、怨氣纏身,死後很難轉世投胎,又被這岐山壓著萬年下來積攢的冤魂、怨氣之多可想而知,老道也是元嬰期的修為,把鬼王魂魄和屍身鎮壓在這岐山之下,窮盡畢生所學擺了一個“九鎖鎮魂”大陣後高高興興的走了,繼續回到皇宮中坐那高高在上的“供奉”老神仙。卻不知幾千年後當初他封印下的鬼魂,吸收了無數的冤魂鬼氣,機緣之下又唔得“吞噬”之法,岐山之下鎮壓的百萬士兵殘魂被他吞噬了十之七八,那可不是普通的鬼魂啊,那是戰魂啊,隨便拉出一個都是堪比“金丹”前期的修為啊,量變後的質變,無數次的質變,他竟然修成了“鬼王金身”境界上可是同修真界中的“煉神反虛巔峰”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