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2 / 3)

董妮說:“有啊。這樣的人注定就不是朋友,更不是真正的姐妹,不過是個過客罷了。我已經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看我自己了,比如誰人將她的朋友圈對我屏蔽,我就覺得,哦,是應該屏蔽,以她的性格和思想,我要是她我也不喜歡我發的那些內容。我在朋友圈發的內容她眼不見心不煩,她的選擇是人之常情,很正常。隻要我不驕傲不覺得自己有多特別多了不起,謙卑下來就能接受她的不接受,接納她的不接納。我會反思我所發的內容,如果我的良心沒有什麼不安也沒有什麼道德譴責,那我也沒有必要因為她而改變我發布的內容和風格。既然我知道了被辜負,被拒絕的滋味不好受,我以後不這樣對待以真心待我的人就好啦。為何我覺得誰人發的朋友圈都很有意思很有營養誰發的什麼我都看,原來是我比她活的灑脫釋懷。開始時我也會因為對方的行為糾結,鬱悶,否定自己,後來平複下來之後,我很感謝她讓我學會了謙卑和饒恕的功課。不是我認清她不值得我感情投資越早撤資越好,而是既然她覺得和我交朋友她不舒服,那我就不難為人家。地球上人這麼多,世界這麼大,沒有必要因為不合適的人而不享受生活。”

“不是放棄挽救一段友情,而是用等待的方式來挽回一段友情。對任何人事物,當我們該做的都做了時就停下來等待吧,再做的就是不該做的了。我們在等待的時候就是在饒恕自己也饒恕對方。”

Ed有一次在選拔賽中失利,他有些沮喪,覺得要做籃球巨星感覺像是癡人說夢,遙不可及,他不知道要不要放棄做職業籃球運動員,而是像非體育特長生那樣求職謀生。

董妮現身說法,“除了不得不匆匆下樓取外賣回來墊一口飯或憋不住尿了要上廁所時我才會離開座位,平均下來每天一坐就是8個小時,我和圓規,卷尺,布料,配件們談戀愛。我就跟我自己說,不要羨慕嫉妒恨那些已經實現夢想的人,也不要抱怨或控告自己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腳踏實地,圖一張一張地畫,衣服一件一件地縫。人有時心浮氣躁是感覺先機都被別人強占了,而自己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如果一個人既不發掘潛能,也不勤奮,還不謙卑求教,夢想的格局也不大隻是想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顧惜天下寒士,那肯定除了謊言和失望什麼也得不到,人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會被熬煉成金子。見我身邊的朋友們逛街閑談出去約會時,我偶爾會想自己真是活該,自作自受,我本可以比她們更自在,我也有資本比她們更自在。但轉念一想,為了夢想拚了命也在所不惜的活法就是最大的自在。人生苦短,不浪費時間,不空跑,不做無用功,輕鬆快活地追夢,即便最後夢想未成真也無怨無悔,這才是真自在。”

“都說女大三抱金磚,你大我3歲,我真心覺得有你像是抱著兩塊金磚,不,是一堆金磚。”

“我不懂籃球,也不懂比賽規則,但我每次看比賽時都會看到教練喊暫停,給隊員講解戰略戰術,替換隊員,也讓其他隊員補充體力稍作調整和休息,這環節常讓一方起死回生。在你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你自己就是兩支球隊,總有亦正亦邪天使和魔鬼兩方勢力在你心中爭戰,但同時你自己也是教練,當你不知道如何做的時候就暫停下來,讓自己的心寧靜下來。”

“有時覺得別人不理解我,尤其是我哥們不理解我的時候,我會很難受。”

“他們理解又怎麼樣呢?理解了就能帶給你什麼積極意義麼,是讓你更帥了,球技更好了還是思想更先進了?別人理解你,受益的是別人,同理,你理解別人,受益的是你。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也無權改變別人,那就改變自己。不是當事人,就永遠無法體會當事人付出代價時的心痛,付出之後得不到回報甚至得到的是傷害的心痛。既然別人無法體會是客觀事實,我們就不要和自己較勁。”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有時我特別孤獨。”Edward滿眼期待地看著董妮。

“古人感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說明知己實在難得,有些人甚至終生都沒有知己。把一切理解和支持當作額外收獲,這心態會讓你在孤獨時有所釋懷。你的父母都難免覺得你在自找苦吃,更何況別人。”

“我想聽的不是這些。”

“嗯?”

“我想聽你說,‘有我陪著你’。”

“每個人都有深感孤獨的時刻,覺得自己無人能懂,無人與共,心底的話不足為外人道,自己的傷痛無人問津,自己的堅強無人能及……畢竟人和人是兩個互相獨立的個體,理解都是相對的。我最親愛的,我希望,我也會努力,當你有孤獨感時,想到我,孤獨雖不能完全消除,但程度能降低。就如我孤獨時想到你,很大一部分寒冷會消減,得到安慰和釋放。為什麼那種心心相印的同在感那麼迷人,被理解的感覺那麼可人,因為能消減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