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送人(1 / 2)

餘曉恩的祖籍並不在g市,據他父親說,新中國成立不久,遇到罕見的饑饉之年,爺爺輩從陝西逃荒到南方,最後在普蓮村落戶。普蓮村在大山裏麵,到鎮裏得翻一座山,渡一條河,再走大半個小時的土路,很是偏僻。

當年他考上育才高中,整個村都沸騰了,村長代表全村村民包了八百塊錢大紅包給他,而他的父親則高興得殺了家裏最大的那頭豬,在村裏擺了一天流水席。

誰都知道,育才高中是省級重點高中,名聲享譽整個g市,隻要一腳踏進了育才高中,那另一腳鐵定是要踏進大學的。

看著父母的笑臉,妹妹崇拜的眼神,餘曉恩心裏非常高興,很慶幸報了育才高中。當初中考填報學校時,為了方便回家,他填的是鎮裏的普通高中。班主任惜才,特地找他談了話,才改報的學校。

在鎮中學,餘曉恩連續三年獨霸年級總分第一,而且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科目的縣級、市級競賽,拿了不少獎項,所以全校的師生基本都認識他。而班主任對他更是上心,見自己的得意門生中考報考的居然是鎮裏麵的普通高中,能不著急嗎?拿到報考誌願報表的第一時間就把餘曉恩叫辦公室談話了。

“曉恩,我看了你的報考誌願報表,以你的成績,去育才高中完全沒問題,怎麼選了鎮裏的高中?”班主任四十來歲,夾著寬邊眼鏡,留著平頭,已一半斑白。

“班主任,育才高中太遠了,不方便回家。”餘曉恩如實答道。

“你這孩子!好男兒誌在四方,你守著家裏能有多少出息。你知道育才高中的來曆嗎?”班主任無奈笑道。

“不知道。”

“嗬嗬,這育才高中為什麼能成為省級重點學校,你知道它是誰創建的嗎?那可是一幫立誌於教育事業,從全國最高學府辭職而來的一批教授創建的啊!”班主任說到這裏,眼裏冒出明亮的光芒來,他向往的說道,“這批教授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而奮鬥,最開始的時候,就是靠著十幾個人的力量,建起了這所學校。因為資金不足,隻在市郊得了一片地,建了一棟教學樓,一棟學生宿舍樓,一棟教職工宿舍樓和一個簡單的食堂。雖然教學條件很艱苦,可是每年這個學校都會出好些個清華、北大的學子,考上其他一類名校的學生更是不勝枚舉,十多年來都是如此。”

班主任說得激情洋溢,餘曉恩聽得熱血沸騰。育才高中享譽g市,但是對它的創建曆史,還是第一次聽說,怎不叫人激動。那可是最高學府的教授,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便放棄了優渥的工作待遇,赤手空拳的到一個小城施展手腳,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且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績,任何人聽了都不得不對這些教授豎起大拇指。

見餘曉恩心動,班主任又澆了一瓢熱油,繼續說道:“聽說,教授們雖然年紀都大了,多半都已退休頤養天年,但是還有幾個被學校返聘回去,當作客教師,現在還在上課呐。”

“真的?”餘曉恩掩不住驚喜的說。

“老師騙你做什麼,你去了不就知道了?”班主任笑著說。

於是,傾慕著名校教授的餘曉恩當晚就改了報考誌願,報了育才高中。

去學校報名那天,父親就送他到鎮裏,滿臉歉意地跟他說:“曉恩啊,爸就送你到這了,家裏還有稻穀急著收。”他當然知道父親為什麼不送他到學校的真正原因,然而他隻點點頭,接過父親手裏的行李,自己上了去縣裏的公車,到縣裏轉車去市裏,到了市裏再轉車至位於郊區的學校。

早上六點出門,下午六點多才到學校,報名的老師都下班了。幸好,老師們都在學校有教工宿舍,不是周末基本都住學校,兜兜轉轉找了好幾個人才把名給報上。

班裏的同學來自各個縣和市區,都是各個學校拔尖兒的天子驕子,餘曉恩發現自己全鎮第一的分數在班裏一排,竟到了十六名。這並沒有讓他多沮喪,因為來之前班主任就跟他說了,育才高中人才濟濟,千萬不要因一時落後而棄磊。有了這個心理建設,餘曉恩很坦然的接受了自己一貫的第一變成了十六。何況,他真見著了那幾個傳說中的教授,而且其中一個還教他們化學!和傳奇人物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餘曉恩差點都喜極而泣了。

剛開學,學校安排了為期半個月的軍訓,軍訓結束後班裏的同學全部曬脫了一層皮,也迅速熟悉起來。沒上幾天課,就到了中秋國慶雙節。國慶放假七天,而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撞到了一處,班幹部就組織著在九月二十九日晚上舉辦中秋晚會,國慶節放假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晚會場地選在足球場,幾十號同學盤坐著圍了兩三圈,中間空出的位置擺了幾張書桌,桌子上點著十幾根蠟燭,倒也明亮。晚會的主持人是班長蕭蘅和團委書記李盛年,兩人都穿著藍色校服長褲和白襯衣,清爽利落。晚會的節目包括唱歌、小品、舞蹈和有獎搶答等,還有同學裝扮成月兔派發月餅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