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序(沒興趣的書友可略過)(1 / 3)

由量子衛星上天想到的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由此時開始,量子科技開始進入普通百姓的視野,成為他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然而,量子科技究竟能給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這才是普通百姓最關心的東西。

筆者在搜索了網上有關量子科技的資料,尤其是細細研讀了美國科學家b·格林的宏篇大作《宇宙的琴弦》後,不僅被量子科技將給世界帶來的深刻變化震撼了,也被量子世界所展示出的另一番情景深深地吸引了。

眾所周知,中央電視台在報道量子衛星的新聞稿中給我們介紹了幾個量子力學中的概念,比如量子糾纏、量子通信、量子隱形態傳輸等,但是他們卻刻意隱藏了量子力學裏的另一個重要的理論。

那就是多重世界理論(猜想)。

需要指出的是,筆者在發表的《娛樂科技之克隆》這本書就是基於這一理論(猜想),並將虛擬的可以生活於多重世界之中的主人公娛樂化、奇遇化,說簡單點,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意外掌握了宏觀的量子隱形態傳輸技術(設備),使他可以穿梭於多重世界,見到另外世界中的自己,從而屢有奇遇,並引出一係列的矛盾和衝突的故事。

然而,誰又能否定《娛樂科技之克隆》這本書所描繪的現象,不是百年或者千年之後那個時代的人們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呢?

由於這一理論,筆者又聯想到了另外一種社會現象,即從古至今廣為流傳的所謂鬼魂說!

筆者在某一時刻,腦洞忽然大開,這些所謂的鬼魂會不會是這個世界死去的哪個人的另一個世界的隱形態呢?

玩笑,純屬玩笑?

我們言歸正傳。

要充分理解多重世界理論,我們還要從薛定諤貓實驗說起,即所謂的量子疊加態實驗。

薛定諤貓是由偉大的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

設想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裏麵,放著一隻貓。在箱子的一角有一個裝有毒氣的瓶子,瓶子是封閉的。另外,還有一個放射性原子核與瓶子連接起來,毒氣瓶的封口會被放射性原子核衰變發出的粒子給打破,放出毒氣,殺死貓。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放射性物質發生衰變放出粒子的概率是一定的。

比方說,在1個小時內,放射性原子核將有50%的概率發生衰變,有50%的概率不發生衰變。那麼在我們打開箱子觀看貓的死活之前,我們是不知道其是生是死的。

我們可以說,貓處於既是生、又是死的量子疊加態。一旦我們觀察了貓,它就會塌縮到“生”或者“死”之中的某個狀態。

量子疊加態的概念在微觀的量子世界是很具說服力的,是解釋諸多實驗現象必不可少的理論。可是當薛定諤把這個概念借由“薛定諤貓”這個理想實驗推廣到宏觀世界後,就與我們的常識產生了極大的衝突。

我們何曾在生活中看到過既死又活的生物呢?然而,如果我們否認薛定諤貓的存在,就把世界運行的規律給硬生生的割裂開來了,也就是我們硬性的規定了,微觀世界隻適用量子物理規律,而宏觀世界適用經典物理規律。這樣好嗎?科學嗎?

好吧,反正沒有定論,先不談這個。

在避開了這個麻煩之後,它隨即又給我們引出了另外一個深刻的問題:

量子與經典的界限在哪裏?我們可以在多大的係統中找到薛定諤貓態呢?爭議存在了很多年,也同樣沒有定論。

然而,盡管薛定諤貓提出後帶來了諸多爭議,但是這個絕妙的想法還是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於是各種薛定諤貓的變種不斷湧現。

其中最重要的是艾弗雷特(evertt)的多重世界理論,或者說波函數從不塌縮的假設。(注意了,這是本書重要理論基礎)

這個理論可以概括為薛定諤方程在所有時刻都成立;也就是說,宇宙的波函數從不塌縮。在艾弗雷特的理論中沒有提到平行宇宙或者世界分裂,它們蘊涵於理論中,而不是事先假定的。

他天才的洞察力在於,這個無塌縮的量子理論實際上與實驗觀測是一致的。通過艾弗雷特的理論,我們發現描述一個經典實在的波函數會逐漸演化,最終變為描述多個經典實在(即多個世界)相互疊加的波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