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飯局中的人脈課(2)(3 / 3)

其次,盡量用普通話和客戶交談,這樣就會避免將生活中不良的口頭語帶進銷售工作中。

餐桌上,哪些話讓你如臨大敵

《論語》中有雲:“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將這句話運用到宴會場合,意思就是:如果在宴會上銷售員與客人交談時,選對了話題,自然能讓彼此的關係更近一步,交情更深,合作更盛;但如果銷售員選錯了話題,不重視語言的得體運用,毫無顧忌地濫用辭藻,不注意口才的鍛煉,不僅會傳遞出錯誤的信息,讓人如臨大敵,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破壞彼此的合作關係,最後還會落得不歡而散、兩敗俱傷的慘烈局麵。

有個人請客吃飯,看看時間過了,還有一大半的客人沒來,心裏很焦急,便說:“怎麼搞的,該來的客人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唄?”於是悄悄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幾位客人,越發著急了,便說:“怎麼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聽,又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於是又走了一些。

最後隻剩下一個跟主人較親近的朋友,看了這種尷尬的場麵,就勸他說:“你說話前應該先考慮一下,否則說錯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並不是叫他們走哇!”朋友聽了大為光火,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在上麵的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不懂得顧及客人的心理,又不重視語言的得體運用,才把客人一一得罪光了,到最後連和他關係較親近的朋友也得罪了。宴請時,許多銷售員選錯了話題,就會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被客人紛紛厭棄,以後的生意自然也就難做了。

有些人說話不講究方式,無意中得罪了別人,自己卻渾然不知。其實,這與日常的說話習慣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想要在交談中盡顯風度,取悅於人,有一些講話的方法需要特別注意。比如,美國人吃螃蟹習慣吃鉗子,其餘部分都不要;而中國人習慣吃黃吃膏,此時你就不能說“你真傻,吃螃蟹應該吃黃吃膏”。因為各個地區的風情有別,飲食習慣各異,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總的來說,在餐桌上,有下列幾項交談的禁忌需要尤其注意:

1.忌打斷對方

雙方交談時,上級可以打斷下級,長輩可以打斷晚輩,平等身份的人是沒有權力打斷對方談話的。萬一你與對方同時開口說話,你應該說“您請”,讓對方先說。

2.忌補充對方

有些人好為人師,總想顯得比對方知道得多,技高一籌。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必須認識到這一點。譬如你說北京降溫了,對方馬上告訴你哈爾濱還下大雪了。當然,如果談話雙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時候適當補充對方的談話也並無大礙。

3.忌糾正對方

“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慮同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未必一致。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除了大是大非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回答外,人際交往中的一般性問題不要隨便與對方論爭是或不是,因為對或錯是相對的,有些問題很難說清誰對誰錯。

4.忌玩笑開過度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商務宴會時和客人交流,你適當開開玩笑,可以活躍氣氛、融洽關係、增進友誼。但如果開玩笑時不注意因人、因時、因環境、因內容而異,就可能因開玩笑過度而招人厭恨。

5.忌說不適宜的話題

在商務宴請的餐桌上,不能非議國家和政府,不能涉及國家和行業秘密,不能涉及對方內部的事情,不能在背後議論領導、同事、同行的壞話(要知道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不能談論格調不高的問題,現代的人應當有現代人的修養,不涉及私人問題。

6.忌探聽他人隱私

商務宴請是出於商務利益的需求,彼此之間的交流涉及的是彼此的商務方麵,不宜探聽他人的隱私,應做到不問收入、不問年齡、不問婚姻家庭、不問健康問題。在某些國家,詢問他人隱私的某些行為甚至可能觸犯法律,讓你惹上麻煩。

人脈積累箴言

銷售員在宴請的交談中,不想客戶因你的話而如臨大敵,就要規避說“粗話、髒話、黑話、氣話”等“四話”,在言談時做到有分寸、有禮貌、有教養、有學識,才能贏得客戶的好感,也才能為生意贏得更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