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一事雖在宮內得以平息,不過其影響似遠未終結,眾人竟因狐仙一事得到意外驚喜,原來眾人還擔憂著芩國趁著宣國原氣大傷之際舉兵侵犯,不過卻隨著笙國太子的到來而落下帷幕。諸國之中,乃屬笙國實力最為強大,隻因笙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曆來笙國君主皆愛民如子,故極得民心,加之笙國素來以禮對人,從未因其實力強大而惡意侵犯他國,故得各國所尊崇,雖說宣國距離笙國甚遠,可其影響依舊深遠,若琴嫣能嫁於笙國太子,想來芩國定是不敢輕舉妄動。
話說笙國始皇帝曾在一次意外中墜入山崖,後得狐仙所救,故狐狸在笙國境內地位極為崇高,任何人不得惡意捕殺。又有傳聞曰,當初笙國始皇帝意外進入狐仙之屬地,後與狐國君主定下盟約,笙國子民永遠守護狐國境地,而狐國永保笙國昌盛。
而此次笙國太子的到來,自是因為宣宮內傳出有九尾狐仙一事,雖說這宣宮內眾人對狐仙一事半信半疑,真假莫辨,不過這笙國皇帝倒是堅信不疑,傳說狐有一尾,而隨其修煉的提升,這狐尾會遞增,而九尾則是最高境界,唯有九尾之狐方可成為狐之君王。而受九尾之狐保護的宣宮,定有其不簡單之處,笙國太子前來,隻為一事,那便是向宣國皇帝提親,笙國皇帝倒也聰明,這笙國曆來受狐仙所庇佑,如今這狐仙保了他國,誰知日後會有何變數,倒不如結了姻緣,這兩家變為一家,不分彼此,而為顯笙國誠意,特派太子親自前來。
“嫣兒你這好歹吃些東西。”錦繡端著一碗粥,看著趴在桌上一語不發的琴嫣,好言相勸。
“繡嫂嫂,你就讓嫣兒好生靜靜。”琴嫣雙眼無神的瞧著窗外。
錦繡歎了口氣,放下手中的粥,靜靜陪坐在一側,瞧著琴嫣那一臉病懨懨的摸樣,知曉琴嫣心事的錦繡終是心疼道:“嫣兒若是不想嫁,我這就同皇上說說,興許還有一線機會。”
“繡嫂嫂,千萬別!”原還一臉無力的琴嫣突然衝著錦繡用力的搖了搖頭,隨後又一臉落寞的道:“我這若是不嫁,隻怕帶給宣國的是無盡的災苦,為了我這一己私利,陷宣國眾多子民於水火,我又如何能心安,既然我這身為宣國的公主,我就必須擔負起這個責任,盡管這責任好重,壓的我喘不過氣來。其這結果我心裏早有了譜,今即便不是嫁於笙國太子,想來也定是別國的,要說又有何不一樣,隻是這事到眼前,心裏頭缺有著一種說不出的難受,就好似這心被人狠狠揪著一般的疼。”琴嫣這說著說著,淚忍不住撲簌簌的往下直淌,錦繡也不出言相勸,隻是任由琴嫣如此哭著。
“都說這幸福的淚是甜的,痛苦的淚是苦的,可為何我的淚是鹹的。”琴嫣到底不是多愁善感的,這才傷感了沒多久,卻突然冒出這麼句不著邊際的話。
錦繡哭笑不得的道:“想來是喜優參半。”
“要說我這有些時候還真挺羨慕繡嫂嫂你的,瞧著皇帝哥哥這般疼愛你,莫說旁人嫉妒了,這有些時候我瞧著心裏都直冒酸的。”琴嫣突然話鋒一轉又道:“隻是若要是我,定不願同繡嫂嫂一般入這宮,這後宮瞧著華麗光鮮,可背後又有這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淚,鴛鴦就該是一雙一對的。”琴嫣摩挲著手中的荷包,瞧著荷包上的鴛鴦倒也有摸有樣的,想來也是費了不少心思繡成的。
“嫣兒這倒是不用擔心,聽皇上說這笙國皇室曆來有隻得迎娶一人的規矩,且聽皇上說那太子長的儀表不凡,斯文有禮。”錦繡把打段擎麒那聽來的消息轉述於琴嫣。
“這荷包便送給繡嫂嫂,隻是嫣兒手笨,繡的不好,繡嫂嫂也莫要嫌棄,要說這隻羨鴛鴦不羨仙,願繡嫂嫂和皇帝哥哥就如同這荷包上的鴛鴦一般。”琴嫣戀戀不舍的瞧了荷包一眼,重重的放在錦繡麵前,似怕自己舍不得似的立即轉了身,抬起頭不知在瞧些什麼。
“嫣兒這就放下了。”錦繡話中有話。
“恩。”琴嫣略帶鼻音,用力點頭。
這宣宮裏頭連辦著兩場喪事,如今終是辦件喜事,且是大喜之事,眾人這久不見陽光的臉上,終是展開了燦爛的笑容。小太後因琴嫣能尋得好歸宿,自然是喜上眉梢,大太後因芩國一事能因琴嫣的出嫁而宣告終結,自然亦是喜笑顏開,這後宮眾妃亦是十分欣喜,不過喜的是以為這狐仙會隨著琴嫣的出嫁而奔赴笙國,不必因此而惴惴不安。
想來這宮裏傷感之人屈指可數,雖說其於琴嫣相識僅是短短五個多月時間,卻早已情同姐妹,如今琴嫣要遠嫁他方,心中難免不舍,不過盡管不舍,卻也仍是忙碌不停,畢竟琴嫣這出嫁在即,需準備之時極多,雖說這八月的天,宮裏頭卻是人來人往,熱鬧不凡,連這久未出殿的倩妃,亦是出麵做些力所能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