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品牌坎:用明天思考今天(2)(1 / 3)

除了媒體,也有個人通過正常渠道對SOHO進行批判,曾有一份匿名信被交到現代城客戶、媒體和業界同行的手中。作者在信中激動地指出SOHO是“明顯違規違法”,甚至有些氣急敗壞地說:“但問題在於,一是為什麼北京買家這樣不成熟,甘願受廣告誘惑?二是有關部門為什麼袖手旁觀,容許違法違規,誇張宣傳?”甚至當爭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時,又有人質疑這是潘石屹精心導演的一次“炒作”,目的是推廣自己的現代城銷售。

任誌強對於SOHO概念及產品的批判可以說是潘石屹在塑造SOHO品牌過程中最引人關注的事件。麵對任誌強對SOHO概念及現代城產品的質疑,並由此引發的爭論,潘石屹應該作出怎樣的回應,才能在消除質疑的同時提升自己的SOHO品牌形象呢?

潘石屹的戰術

1.積極回應各種質疑

任誌強的萬言書出來兩天之後潘石屹才從一位老總那裏得到。看到信之後,潘石屹非常緊張,如果不能對任誌強心中所提出的針對現代城的問題進行很好的解答,很可能引起SOHO品牌形象下降,進而影響SOHO產品的銷售。潘石屹立即召開公司主要領導、設計部及有關專家的會議,對任誌強提出的所有問題逐一谘詢研究,進行答複。

之後,潘石屹花了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給任誌強敲了一封長達5000字的回信,題目叫做《創新是需要勇氣的——“二道販子”給“菜農”的回信》。在信中,他對任誌強給予回敬,對任誌強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技術層麵的答複。並且,潘石屹指出:我們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實質上都是觀念上的差異。

對於,媒體及其他人對潘石屹的批評,潘石屹都看在眼裏。

客觀地講,這次爭論的確讓SOHO現代城名聲大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SOHO現代城的銷售。因此,潘石屹也覺得大家對自己的口誅筆伐其實是在變相地給自己打廣告。當然,對於一些惡意誹謗的行為,公司還是通過報紙向對方發出了嚴正的律師函予以警告,這種行為才被終止。

2.透過批評進行品牌建設思考

在爭論逐漸平息之時,潘石屹也對整個過程進行了思考,他認為正是由於這種爭論才讓自己在SOHO品牌建設上取得不斷地提高。潘石屹覺得有必要跳出孰是孰非的思維去回顧整個隊SOHO現代城的批判過程,並從這個過程中總結品牌建設的有益內容。

於是,潘石屹組織人把這次批判SOHO現代城的重點文章言論都收集起來,集結成書,取名《SOHO現代城批判》,作為樓書免費發放,後來這本書被出版商看中,最後成了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

在策劃製作《SOHO現代城批判》一書的過程中,潘石屹要求策劃人員:不要怕潘石屹和任誌強受不了,所有不同的聲音都可以說,所有另類的設計都可以做。別人有意見我去解釋,但要在超越語言限製的情況下,來討論人和建築、人和環境的關係。

一般的樓書都是將自己的樓盤吹的天花亂墜,而潘石屹卻極其冷靜地批評自己的樓盤存在的問題。潘石屹後來表示:“製造者隻有不斷地修改自己的產品,才能不斷地生產出更好的產品。通過《SOHO現代城批判》,我們隻是提出和思考這樣的問題:房子到底應該怎麼樣?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房子?

我們可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可我們能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要允許不同的意見說出來,把所有的意見和評論都說出來才可能有正確的判斷。”

坎外真經

1.認真對待批評

批評其實不是壞事,雖然批評大多逆耳,但無疑正是因為批評,我們才能更加看清自己的缺點,尋找到改進的方法,獲得前進動力。一味的頌揚和誇讚,隻能滿足人的虛榮,並讓人在這種虛榮中麻痹自己,走向墮落和毀滅的深淵。回看我們浩瀚的曆史長河,每一個政治清明的朝代,必定是一個廣開言路,良臣忠言進諫,甚至不惜直言犯上的時代,正是因為君王聽得進這些批評,才能創造時代的繁榮;相反,每一個政治黑暗、腐化墮落的朝代,君王必定沉迷酒色、好大虛榮、不思進取,聽不得半點批評。有過則諫、“聞過則喜”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批評對於我們進步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