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仲(2 / 2)

公子糾這一下樂了,每天跟管仲喝兩盅,也不慌著回國了。令兩個人想不到的是,這時齊國已經有了新老板了,沒他公子糾的什麼事了。一打聽,原來小白沒有被射死,還提前回國,當了老板。

最終,魯莊公在齊國的恐嚇下幹掉了公子糾,管仲也被帶回了齊國。下麵有趣的事,發生了,齊恒公也就是之前的小白,鮑叔牙的老板想鮑叔牙當國相。鮑叔牙就是鮑叔牙,還記著好基友,就又把管仲推銷給了自己的老板。這個老板還真不賴,去迎接管仲的時候,還洗了三回澡,打了三回香皂,噴了三回香水。

恒公見了管仲,開囗就說:“管仲,現在國家這麼窮,你有什麼辦法?”管仲簡單的說了幾句話:“我們齊國有礦,去開礦鑄錢;然後弄個過濾器,把海水變成鹽。”管仲,年輕的時候經商可沒白經,這樣的點子都能想到,當年絕對是個奸商。管仲又繼續忽悠:“老板,你可別看不起商人,要是讓商旅發達了,不就趁著可以抽稅了,那打仗的經費也不用你的小金庫了。”“哎呀!怪不得是鮑叔牙的基友,真有你的。”

再講講改革。古代農民什麼最重要呢?當然是地了,你別看那一畝三分地,足夠你吃好長時間的,順便說一句,現在有許多城裏人,看不起種地的,如果真沒有種地了,那麻煩大了。管仲是怎麼改的地呢?他把一起種地改成了個人種地,每家每戶都分得了一些土地。這樣有什麼好處呢?提高了人的自覺性,你的地,你不種,你吃啥啊!然後征稅也變了,誰家的土好,誰家的地大,多征點,反之,少征點。交完了稅,剩下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了,也不妨礙國家的金庫收入。

中國古代曆代統治者一直都是重農抑商,甚至把它列為了一項國策,就像咱之前的計劃生育一樣。但是猛人就是猛人,他宣布:經商的人和種地的人從此之後都一個樣,誰也不許看不起誰了。

再看一看管仲的行政規化。他把都邑分為二十一個鄉,注意,鄉可不是現在的鄉鎮。工商鄉六個,士鄉十五個,不能走,不能混居。剩下的鄉村呢?他把鄉村的人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設一個縣,一個縣設三個鄉,一個鄉,設十個卒,一個卒再設十個邑,一個邑管三十家。簡單的說,邑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村,卒相當於現在的鎮,卒相當於現在的縣,鄉相當於現在的地區(就三個,是不是少了點。)縣自然是就相當於現在的省了。

管仲還說了一句名言,我們現在的哲學上還有,因為這句名言是典型的唯物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說句不好聽的話,也就是:“飽暖思**。”沒什麼本質的區別。

齊國有錢之後就開始不老實了,開始欺負別的國家了。管仲又提出了:“尊王攘夷”這個政策。“尊王”很好理解,就是尊重天子,自己的大老板。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我覺得曹操應該就是跟管仲學的。雖然那個時侯,天子這個圈子已經沒什麼威力的,但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跟它叫板,管仲這個老滑頭,就是利用這一點,打起替天子行使權力的招牌,說白話點,跟掛羊頭,賣狗肉,也沒什麼區別。

“攘夷”就是聯合中原各國去共同抵禦夷狄。那個時候夷狄不斷騷擾我們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當年的諸侯各國共同抵禦外夷,很難想象日後的曆史是什麼樣的。如果那個時候有“民族英雄”這個稱號的話,管仲是最恰當的。一百多年後,孔子說:“如果沒有管仲,估計現在是外夷統治著我們。”

在管仲的努力奮鬥下,終於使自己的老板當上了春秋五大巨頭之首,而他自己的小生活過得也是蠻可以的。

總而言之,管仲是個猛人,是個很猛的人,如果給中國古代的相排名的話,他絕對可以排進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