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頓上校竭盡全力的努力下,美軍32軍第99裝甲師,在中國空軍一連兩天的轟炸下,使出渾身解數,將自己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點,盡可能的保住了自己實力。
自從中國軍隊在美國登陸以來,美軍損失慘重,從洛杉磯到加的橋,幾萬人的部隊不是戰死,就是成為了中國人的俘虜。為了挽回敗局,振作士氣,奪回戰略主動,同時因為99裝甲師在中國飛機的轟炸下處境艱難。美第32軍軍長麥克阿瑟少將經國防部同意,決定改變原來已經製定的作戰戰略,在大峽穀一線與中國軍隊進行戰略決戰,企圖將中國軍隊攔截在大峽穀一帶,尋找機會戰勝,並一舉將中國軍隊從美國本土驅逐出去,從而徹底挽回美軍在戰場上的頹勢。
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美軍統帥部從98步兵師戰敗開始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準備,並製訂了代號為“自由日”的作戰計劃。從1918年2月中旬開始,美軍在大峽穀地區的南北兩側,即馬布爾坎寧和弗拉格斯塔夫區域,共集結了5個坦克師和60個步兵師, 配有1000餘輛坦克、681架作戰飛機,約1萬門火炮和迫擊炮,總兵力約100餘萬人。美國人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就是準備在大峽穀與中國軍隊進行最瘋狂的大會戰。這場戰役無論勝負,都將決定到中美兩軍的命運。
美軍當時使用的坦克為“戰鬥者”式和“孤立”式,這兩種坦克從火炮和裝甲上雖然還不及中國的裝甲車輛,但在當時的軍隊中也屬於頂尖行列的戰車。而且,美軍還首次動用了威力強大的“石牆”式強擊火炮,這種火炮甚至已經能夠和中國的“彩虹9型”強擊火炮相媲美。而美國的強大的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也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會戰中顯露無疑。這也讓中國的高級軍官們,漸漸明白了元首為什麼那麼執著的要盡快解決美國問題的用意了,這樣極有可能對中國造成威脅的國家,絕對不能夠讓它發展起來。
美國統帥部出人意料地提升了32軍軍長麥克阿瑟少將為中將,並授權他指揮龐大的“自由日”作戰計劃。這一讓人跌破眼鏡的任命,在美國國內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對。但威爾遜總統卻力排眾議,堅持了國防部的這一任命。
而在所有的美國官兵中,卻有幾個人的名字是我們必須記住的:喬治?巴頓,美國第99裝甲師師長;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一戰爆發時才從西點軍校畢業,少校,美軍丹佛營營長;富蘭克林?D?羅斯福,原美國海軍秘書,在美國海軍戰敗後,出任總指揮部秘書;哈裏?S?杜魯門,美國155炮兵連連長,上尉,一名優秀的炮兵軍官……
這些曾經在另一個時空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他們即將麵臨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或者提前實現他們的輝煌和光榮;或者被改寫曾經有過的曆史,戰死,或者淹沒在茫茫人海中,就如同一個常人一樣……
而在美軍對麵,即將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是鐵血而英勇的中華帝國國防軍和精銳忠誠的武裝黨衛軍野戰部隊,讓我們也記住這些人的名字:
百戰名將柳波成、風流儒將蔡鍔、國防軍第六集團軍司令牛大力、十三師師長杜龍、黨衛軍第一中華裝甲師師長謝輝、第二閃電裝甲師師長唐爭、帝國師師長朱衷校、特種炮兵大隊大隊長杜獄……
這是名將與名將的對決,這是決定中美兩國命運的對決,這是兩支軍隊間的對決!在這個時刻,大峽穀的上空,並沒有彌漫出大戰來臨時的硝煙,卻透露著一些悲壯,一些豪邁……
柳波成元帥已經判斷出了美軍決戰的意圖,而這樣的決戰,也正是他所願意看到的,或許他的部隊將一勞永逸地解決美國問題,為帝國的最後勝利最大化的縮短時間。
中國軍隊也迅速往大峽穀一線集結待命,到2月底,在此中國軍隊已經集結的總兵力達到80萬人,擁有六個師總計1200輛裝甲車,890架飛機,16000門火炮、自行火炮和迫擊炮。
雖然在兵力上中國軍隊由於在美國幾線作戰並不占據優勢,但是在武器上,中國軍隊卻占據了絕對的上風。而久經戰爭考驗的中國士兵的素質,也遠遠不是美國士兵能夠比擬的。
但是,這畢竟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而戰鬥,美國士兵也充分表現除了高昂的士兵,和血戰到底的強烈決心,他們決心在這個戰場上與中國軍隊,分出一個輸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