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3 / 3)

清流侯望著楚嘯天,那兩柄劍突然發出一聲迸裂聲,劍身瞬間布滿龜裂細紋,然後仿似冰淩一般碎成無數細小鐵屑,楚嘯天身體失去支撐,慢慢撲到在地……

蕭絕烈的聲音遠遠傳來,在雨夜中淡淡響起,“人即豪傑,劍亦不凡!劍隨心生,身同劍死。好多情的劍,好了得的人……”

“侯爺,突厥人已經破城了,我們現在怎麼辦?”一旁一個帝子門使躬身問道。

清流侯指著身前,眼中盡是寒光,語氣冷淡的說:“帶上楚王和‘帝子門’使的屍首出城。出城時記得史則明,他知道的,太多了!”

尾聲

新雨初歇,帝都的夜空籠罩在了一片淡薄的雲霧之中,如華的月色被遮得一片朦朧,一陣風過,將雲霧扯成縷縷絲絛,清涼如水的月光趁機潺潺流下,幽幽得淌進了三重禁城裏的樓閣宮宇,將盤踞的宮殿點綴的綽約迷離。

太和亭前,露濃花紅,草木青青,宮娥粉黛穿梭不停,金杯玉盞源源彙向亭中酒席。魏延東小心翼翼的來到亭下,望著眉頭緊鎖的周景帝,心中滿是澀意。

“延東”周景帝一口飲盡杯中瓊漿,手指緩緩的摩挲著瑩白的玉杯,望著站在下首的魏延東。

“奴才在”魏延東忙躬身答道。

“可是有消息了?”周景帝輕輕放下酒杯,揮手屏退身旁站著的宮女太監,望著魏延東道。昏黃的燭光打在周景帝的臉上,將那鬢角的銀絲映得一片暗紅。

魏延東沉默良久,看了看空蕩蕩的亭子,輕聲道:“‘帝子門’飛馬來報,兩日前,華陽城被突厥右王阿史那思摩帶三萬降俘和一萬援軍攻破了。”

周景帝點了點頭,自己斟了杯酒,淺飲了一口,淡淡問道:“那楚王呢?”

魏延東滿臉黯然,良久,低頭澀聲道:“楚王為保華陽滿城百姓,已經,戰死了!”

周景帝身形一僵,良久,忽而冷笑道:“長樂王這事辦得可真快啊!”說著猛地一口飲盡杯中殘酒,卻不由劇烈咳嗽了起來。

魏延東忙上前替周景帝拍背,“陛下,才下過雨,濕氣重,還是回宮歇息吧。”望著眼前這個坐擁天下的老人,魏延東眼中也流露出了一絲憐憫,世人都說皇帝好,但他們看到的隻是龍袍加身的榮耀,看到的隻是權傾天下的雄偉,可為帝王者的無奈與孤苦,又有幾個人知曉?

“無妨”,周景帝擺了擺手,平息了一下氣息,忽然問道:“朕是昏君吧?”

魏延東嚇得連忙跪倒在地,顫聲回道:“陛下天縱之才,仁厚愛民,堪比上古賢帝,我大周有陛下乃是天大的福氣,又怎……”

“天縱之才?天縱之才!”周景帝搖了搖頭,大聲笑道:“嗬嗬…恐怕在某些人看來,寡人也不過就是個弑父篡位,妄殺忠良的昏君吧?!”說著眼中閃過一絲隱隱的悲苦,不過轉瞬就又被隱藏在了那雙如同古潭一般深不見底的眸子裏。

魏延東跪著的身體一僵,冷汗立刻侵透了背部衣衫。

周景帝抬頭看著天空中那輪被雲霧熏得影影綽綽的銀月,突然幽幽的歎了口氣,聲音好似一瞬間染上了些許落寞,“皇家事,又有多少能說得清呢?!你起來吧。”

天心難測,君意無常,魏延東忙站了起來。周景帝緩緩站起身來,那原本雄視天下的身影在這一刻仿佛籠上了一層濃的化不開的蒼老疲態,他輕輕掃了一眼空中隱隱透出幾分紅光的月亮,淡淡道:“寡人累了,回宮吧。”

數日後,消息傳來,突厥三萬降俘不顧兩國和談,趁華陽兵力內虛之時,破城屠城,楚王為保華陽百姓戰死!一時朝野震驚。舉國一片討伐之聲,誓與草原勢不兩立!

長樂王府

清流侯身穿著青色長袍,憑軒倚欄,望著軒外漆黑的夜色,滿身盡是一股掩不住的悲涼……

長樂王端坐軒中,望著清流侯道:“你我不過是盡了做臣子的本分罷了,又何須至此?”

清流侯回頭望了他一眼,黯然道:“華陽那一城百姓倒還罷了(我隻是想表現當權者的冷漠),隻是嘯天,我畢竟曾與他同窗數載……”

長樂王聞言沉默一會,忽然冷笑了起來:“你以為楚王能活下來麼?嘿嘿,楚王剛正不阿,一心為國為民。陛下明知楚王為人卻讓你帶那聖旨去,還讓你將事情解釋的那般明白,你覺得楚王還會回京麼?”

清流侯聞言默然不語。

長樂王歎道:“大周兵之有十,楚王獨掌其六,又皆是百戰雄師。要說起來前些日子還聽突厥人談起,草原之上盡知周有楚王,而不知國有聖上!陛下也老了,雖說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立儲,可那皇位遲早是要傳給下麵的兒孫的,到時候臣強主弱,就算楚王忠心為國,可你說陛下他能放心的下麼?”說著幽幽歎道:“天下為局,蒼生為棋,帝者對弈,為了那盤輸贏,又有什麼是拋不下的?”

他自顧自的也斟了杯酒,瑩白纖長的手指摩挲著酒杯,接著說道:“就說那突厥右王,是那草原可汗最愛的兒子,也算是最有本事的兒子了,還不是像枚棄子被拋棄了?那草原可汗說是為了整個草原的利益,可其實還不是為了保住他自己的汗位。”

良久……

清流侯扭頭望著長樂王,語氣忽而淡然道:“大哥,嗬,看來出身朱門,也非幸事啊!”

長樂王淡淡一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大興二十一年,兩國議和時,突厥右王夜襲華陽,拔城,屠之。

帝怒,發兵欲討之。突厥可汗退還十二城以平帝怒,斬右王,以明草原,草原眾部皆服。帝亦感其舉,遂罷兵議和。

——《周書·景帝本紀》

大興二十一年,突厥右王夜襲華陽,拔城,楚王終不降區,遂為賊殺,

朝野無不歎其壯節,哀其死亡。帝甚痛之,益曰忠義王。拜其弟為盧國公,暫與長樂王共掌北軍。

帝讚其曰:“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夷,維義所在。楚王盛烈所著,與河海爭流;峻節所標,共竹柏而俱茂。身死名立,豈徒然也!”

——《周書·楚嘯天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