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分星宿地列山川仰觀牛鬥之墟乃見眾星之拱運俯察岡阜之來方識平原之起跡。
劉釋:五行之氣在天成象而日月星辰見焉紫微太極起於亥子之中天市東垣起於寅卯之區少微酉液在刊兌之間,太微南極在巽已丙之首中有一星尊居於內而二十八宿環遠於外故牛鬥之墟左為帝星所居之處其列宿則隨鬥柄所指而拱向之附天而行是謂天經五行之氣在地成形峙而為山岡壟阜散而為平原都濕流而為江淮河漢故山川之流峙莫非是氣之凝布然平原曠野皆根於岡瓏分布丁維而成形故察岡阜之所來則知平原之發跡矣。
原文:萬山一貫起自昆侖
劉釋:山龍之散見於地雖有千萬之多而其龍脈之來皆出於昆侖按搜導祿及地誌鄙言昆侖山高一萬八千九百四十七裏中峰齊天在中國計之昆侖則在西北乾兌之間實天下山川之祖而五頂之人中國又眾山之大宗也。
原文:乾坤坎離總歸絕域,而西通瀚海艮震與巽三條入中國而五嶽分居
劉釋:乾坤坎離兌五條分歸西北及正南入無夷蠻種之地龍脈出析俱不可考惟艮震巽三條獨入中國分居五方為五嶽之山又中國山川之大各處分勢施生東南已巽行龍出身行十一萬九千六百五十裏入海結帝之都三起蛟龍之地一百四十七水穴三十六其間產忠貞育英才出聖君賢相者七百二十穴聚精拔秀為卿士大夫之地不計其數寅艮行龍出身八萬四千一百裏入海結帝王之都一起蛟龍之地七十二頂穴一十有八其產大聖人之地五出賢人良相五百有七穴為卿大夫之地不計其數申卯行龍行八萬一千五百六十裏止於伊洛裏澗之交結帝王之都三起蛟龍之穴十十有四產聖君賢相侯伯五百五穴其間鍾氣發秀為卿士大夫賢士之類北艮巽之穴尤多。
原文:是故黃河界而西北醜艮行龍。
劉釋:黃河之水派自昆侖艮寅之左甲卯之右界艮醜於東北之首限甲卯於是正東向東曲折百流入中國至河套之北出陝之左而山西等路右臂至汴東南左紆徐州之東北入海故河之西地乃醜艮行龍寶為坤艮之氣入首故燕冀至青兗之地多坤艮結穴自右轉為坎局。
原文:長江限而江南巽辰起祖。
劉釋:昆侖東南孤角分條自康姑九萬八千七百五十裏出西無天竺西番南界曰六國山之北一萬二千裏通巴西之慶鵬山分枝三派左股出陝之南為雍之右衛中股曆憑旗發派為荊襄之南行渡祁山起南嶽行山為離宮之火星憑旗右股作成都之左。
原文:惟寅甲卯乙之落脈,為河江中柱之根基。
劉釋:河源之左自寅卯憶當震之首落脈起帳出一萬四千裏為蘭花媾至三萬三千七百一十六裏為喬黎山至一萬九千裏入榆莢山過西域無胡南幕西首山行一萬二千二百五十裏入中國至幽穀漣奇為秦漢又一條分至南楚之北界一條分至同原之北界入河中條之洛長江東限黃河西流餘氣及淮楊通秦入海是知震脈之落為江湖之中柱其龍獨尊,其氣獨正,出震入離大都區中年悠久民安物阜文士萃出風氣正直民無佞奸上下從化皆其應也 。
原文:岡壟平原之分別猶體骨肌肉之相附肌肉兩於骨外,血脈行於肉中,知血脈流動之情,見肌肉榮枯
之理。
劉釋: 幾山脈起自昆侖為山之首而氣脈之行因山而見猶人體有骼骨之格氣絡流行分布而散漫為土皮猶人之肌肉土不離山猶肉不離骨也乃知平土元氣皆根山。
原文:是故眾水趨歸東北,而坤申之氣始生。
劉釋:大凡坤申行龍水必起流東北其氣脈之使然也故水神倒東北而行者,其地多坤申之氣。
原文:群流來向震辰,乾亥之龍秀育。
劉釋:假如眾水流向震辰之方交會合流而去則上脈元來必自乾亥行龍故求龍於東南之交者始真轉關則壬子龍亦結地坤申之氣左關者亦可取惟離巽震艮氣之不入故尋龍者不當於乾亥之砂頭立穴也。仙曰東南水聚之處界水倒右有震穴界水倒左向北流兌穴離艮巽三龍決不宜下龍從西北方來水自東南合者氣脈水交媾情意已在震巽元逆至之理。
原文:甲卯成胎,不食酉辛之氣
劉釋:震龍入首向西則西為震氣之至而東為氣出之門故向砂之西首立穴是氣止水交之年乃為真穴若自東首立標則收辛酉兌氣入穴原水交於西豈有兌氣返東之理所謂不食酉辛之氣言兌氣不入於東而震龍不食兌氣也時師不知龍脈之起止不向水神之來去不明地氣之所從隻看坐對指東書西盡而謬立標穴其擠人於害不可勝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