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後出家為僧人,法號弘一大師。他是中國的一大奇人,他不僅有奇才,還有傳奇的一生。他的一生如一部名著,翻開它,每一頁都值得認真品味,每一句都值得仔細研究。
他的一生,從富家公子,到留日學生,再到教師,再到佛教大師,經曆傳奇,每個角色都“演”得有血有肉,有因有果,果斷中摻雜著生命氣象,既無人逼迫,又順其自然。
他本可以在聲名鼎沸中安度一生,但是他卻選擇了出家,並且最終成了啟迪國人智慧的一代宗教泰鬥。更為驚人的是,在他出家前,他已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是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的全才。
在中國藝術史上,他是在多個領域裏開創先河的領頭人物;在書法上,他那“樸拙圓滿,渾然天成”的字畫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在音樂上,他的《送別歌》是經久不衰不斷被傳唱的經典名曲,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在繪畫上,他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
後來他出家,苦心向佛,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用趙樸初先生的話說,大師的一生是:“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可這傳奇人生的背後,蘊含著大師的苦和淚,更充滿人生智慧。每一種變故,每一次轉變,都沉澱著大師的處世哲學與做人的道理。
也許我們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是,生命中要是有一位良師,我們的命運也可能因此而改變。弘一大師就是一位這樣的良師。不論是在為人方麵、處世方麵、學習方麵,還是在生活方麵、工作方麵,大師的人生智慧都是我們人生前行道路上的光。
在做人這個問題上,大師總是嚴於律己,時刻要求自己要懂得反省;與人相處,要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也要懂得施予是福氣的道理。總是要求自己要做一個為別人點亮一盞燈的人。
在處世方麵,大師從早年追名逐利,以求揚眉吐氣,到看破名利之關,遁入空門,潛心修佛,自此與世無爭。而在權高位重的人麵前,大師向來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堅決不做阿諛奉承的“聲名和尚”。
在學習方麵,大師是現代中國罕見的全才,詩、詞、戲劇、繪畫、音樂等,他無所不會,無所不通;他博古通今,中外皆知;一生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並且有學必成,不成不罷休、不停止。
在工作上,他對學生總是以禮相待,尊重學生,因而也贏得了學生的敬重;他那“父親式的教育”改變了音樂和繪畫這兩門冷門課在學校的命運,也影響了無數學生的一生。
……
在這所有的方麵,大師所采取的方法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因為其中充滿智慧之光,充滿深刻的哲理。於是,筆者懷著崇高的敬意,開始認真地了解弘一大師的一生,在這過程中,我不斷地領悟大師的人生智慧,漸漸發現,人生於世,幾乎各個方麵自己都還處於混沌之中,而大師的人生智慧正如黑暗中忽然亮起的一盞明燈,給我以無盡的啟發。
於是,我提起了拙筆,在品讀與學習大師的人生智慧中寫下了這本書。希望通過這本書與大家分享大師的人生智慧,更希望大家也能如我一樣,從大師的大智大慧中受到啟發,還希望這本書能為大家尋找快樂生活和成功人生助一臂之力。
然而,鑒於筆者水平有限,對大師的人生智慧的品讀可能不會那麼深刻與全麵,在此,還望大家海涵,也請多加指正。
劉軍娣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