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夫妻(1 / 2)

田二嬸的米粥熬得真心好,粒粒潔白珠璣懸凝於濃稠剛剛合適的粥汁裏,清香撲鼻,許是肚子太餓的緣故,香香趁熱喝了一口,但覺爽滑甜軟,唇齒留香,無比絕佳的清真美味,香香也不矯情,由著林四嬸一口接一口地喂,竟然將粗瓷大碗盛著的大半碗粥喝了個精光。

田二嬸和林四嬸歡喜道:“老天保佑,這是好了呢,隻要能吃能喝,準保三兩天後就能下床!”

香香看著兩個女人在她床前擺了隻獨凳,上置一碟醃辣白菜幫子,看顏色就知道是鹹辣味的,她禁不住抿了下嘴唇,還想再喝半碗粥的,學著她們的樣挾幾片辣辣的白菜幫子下粥,味道肯定錯不了。

可是林四嬸說她幾天不吃不喝,一下子吃太多怕肚子受不了,先吃這半碗,明早起來再吃……唉,她們怎知道此香香非彼香香,基本上沒別的煩心事,除了突然穿越而來,搞不清周圍環境而鬱悶些,吃吃喝喝什麼的,不在話下的啊,以前餓極了兩碗米飯都能吃得完,何況是兩半碗米粥!

可是要怎麼跟她們說?還是算了吧,別讓人家當她是!

香香喟歎一聲,躺靠回床頭,閉上眼盡量摒除十六歲李香香遺留下來的漫天愁思,默默想念父母親人,誠心祈求老天再現奇跡,帶她重回原來的世界……

她不要在這裏待著,周圍環境太糟糕了,也不知今夕何年,哪裏不好去,怎麼就來到幾千年以前的古老年代?

腦子裏的信息提示她現在是大唐天朝隆慶三十七年,大唐隆慶?是李家天下嗎?哪個皇帝統治當朝?學過曆史的啊,怎麼沒一點兒印象?

身處貧窮的鄉村,生產力低下,窮困落後,眼前的兩位大嬸穿著不講究,腦子裏顯示李香香平日也沒什麼好衣裳穿,家裏的經濟大權掌握在婆婆潘王氏手裏,值錢的東西都鎖進婆婆房間,生個兒子也被婆婆霸占了去,李香香生病前和生病後,身上從來是一文不名……這樣的日子怎麼過哇?

前世的香香從讀初中開始經濟上就是獨立核算,父母給她一張卡,讓她自己去銀行查詢裏邊餘額多少,告訴她那就是她三年包括學費在內的所有花銷,如果她不做好計劃用錢,錢不夠也不另外給了。香香用心做好計劃,三年下來還有餘剩,當然不排除父母給得多,但她到底學會了自我管理。然後上高中也如此,上大學她從第二學年起就與人合夥開起自己的工作室,不再動用卡裏父母給的錢,自己掙來錢自己大手筆花用,愛買什麼買什麼,身上最不缺的就是錢……

香香皺起眉,不自覺地發愁:前世錢多,今生缺錢,難怪老人們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前世補不了今生!

這份貧窮困窘的生活從此屬於她了,不要都不行,除非她像原先的李香香那樣,幹脆生病死掉!

可照目前情形看,還死不成了呢,身上有些綿軟無力,卻頭不暈眼不花,病體在慢慢康複,絕食自殺舍棄生命這種傻事,也隻有李香香心灰意冷之下才會做,她卻是不幹的,從小受的教育隻鼓勵自強不息,沒讓遇到困難就尋死覓活,自行了斷。

田二嬸和林四嬸一邊喝粥一邊竊竊私語議論香香此番好轉來,潘家婆婆和新媳婦兒會怎樣怎樣,香香假裝睡著,耳朵卻支楞著細細傾聽,同時腦子裏關於前身的記憶也調出來,過電影似地一幅幅畫麵連接有序,生動而清晰,盡展李香香身世遭遇。

就算僅作為一名不相幹的觀眾,了解完李香香的所有遭遇,也禁不住憤恨難平,滿心悲涼——難怪李香香了無生趣,不願意活下去,實在是……潘家欺人太甚了!

那慣會裝神弄鬼、賣乖取巧的婆婆潘王氏,自認為有情有義的丈夫潘兆安,都不是好東西啊,善良柔順小綿羊一樣的李香香遇到這對母子,最終隻有死路一條!

江南嘉州宜興縣大柳鎮潘家算得上是個大族,往上五代祖上曾經做過大官,致仕回鄉廣置田地,產業頗豐,子孫後代開枝散葉繁衍生息下來,嫡係旁支排列分明,潘兆安曾祖父這一支是為旁支,且一代比一代子孫昌盛,到潘兆安父親這裏,也還能分到些田產,而潘兆安從小天資聰穎,五歲進族學讀書認字,學業年年名列前茅,潘父大喜,寄希望於兒子將來科考中第,光宗耀祖,不惜賣田賣地換銀子帶兒子拜訪名師求請指導,無限製地買書買筆墨紙硯等等,潘兆安十歲左右,家裏田地被他父親賣得差不多,僅剩下七八畝水田,這時候潘父忽然得了急症,救治無效,一命嗚呼,留下孤兒寡母,被族人輕看,潘兆安想爭一口氣,不分晝夜拚命讀書,十六歲上考取秀才功名,卻因太過用功,積勞成疾,種下病根,發作起來要死要活,為治兒子的病,潘王氏不得不將祖上分給的屋宅賣掉,母子從族人聚居的富庶地大柳鎮搬到水塘稻田環繞的上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