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道:“陛下,應速速投降,越早投降,待遇越好,要是等魏軍兵臨城下再投降,那就得不到很好的待遇了。”

張遵氣憤的道:“譙周,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攛掇陛下投降,是何居心?”

譙周道:“我是為了陛下好。”

張遵道:“譙周,你口口聲聲說是為了陛下好,但你可曾想過,這投降之舉將置我大漢於何地?將置陛下與萬千將士的尊嚴於何地?”張遵的聲音鏗鏘有力,

他接著道:“我們大漢自建立以來,曆經風雨,從未有過輕言投降的先例。如今,魏軍雖強,但我們有堅固的城池、英勇的將士,更有陛下與諸葛瞻大人的英明領導,何懼之有?”

劉禪聞言,也微微皺起了眉頭。

他深知譙周的顧慮並非全無道理,但眼前的局勢卻讓他無法輕易做出投降的決定。

他看向諸葛瞻,希望聽聽他的意見。

諸葛瞻道:“譙周,你口口聲聲說是為了陛下好,那我當初建議派兵去江油關增加守衛力量,你為何阻止?”

諸葛瞻的質問直擊要害,讓譙周一時之間無言以對。

他麵色微變,顯然沒有預料到諸葛瞻會在此刻舊事重提。

“我那時……隻是認為陰平小道艱險難行,魏軍不可能輕易通過。”譙周的聲音有些顫抖,他試圖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況且,當時我們的兵力並不充裕,如果分散到各個關隘,可能會削弱整體的防禦力量。”

諸葛瞻搖了搖頭,語氣中透露出幾分失望。“譙周,你身為光祿大夫,理應深諳兵法之道。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既然知道魏軍可能來襲,就應該提前做好萬全的準備。”

“江油關作為通往成都的重要關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你當時若能支持我的建議,或許就能避免今日的危機。”

他頓了頓接著道:“再者說,我們大漢雖小,但將士們個個英勇善戰,民心向背。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你口口聲聲說是為了陛下好,卻忽視了這一點。真正的忠誠與智慧,是應該為國家的長遠利益著想,而不是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

譙周聞言,麵色更加蒼白。

他深知自己無法再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隻能默默地低下了頭。

大殿內的其他人紛紛投來了異樣的目光,有的同情、有的鄙視、有的則是深深的失望。

劉禪見狀,也微微歎了口氣。

他明白諸葛瞻的憤怒與失望是情有可原的,但他也深知此刻的局勢已經容不得他們再有過多的爭執和分歧。

他站起身來,走到諸葛瞻和譙周之間,語重心長地說道:“兩位愛卿,如今我蜀漢正處於危難之際,我們需要的是團結與智慧,而不是爭執與分歧。諸葛愛卿的建議是出於對我大漢的忠誠與智慧,而譙愛卿也是出於對我的關心與擔憂。我們都應該放下個人的恩怨與偏見,共同為國家的未來而努力。”

他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田。

諸葛瞻和譙周也紛紛點頭,表示願意放下過往的爭執,共同為大漢的未來而奮鬥。

諸葛瞻道:“陛下,臣以為,投降絕非我蜀漢的出路。正如張遵將軍所言,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戰勝魏軍。臣將親自率軍前往前線,與將士們並肩作戰,誓死保衛蜀漢。”

劉禪點了點頭,目光中閃爍著決然之色。“諸葛愛卿,朕相信你。你速速前往前線,朕將親自監國,調集一切可用之兵,全力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