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江湖朋友(上)(2 / 2)

畢竟是高人,隻是這麼一下,就能看出文士有著極高的修養。撣衣起身,收琴站立,說不出的優雅,讓人一看就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看文士的麵孔,也就是三十多歲成熟的相貌,並不似有些修道之人如劍門三英那等年輕英俊,也不像他們那般鋒芒畢露,隻不過,卻從骨子裏透出一種穩重和隨和,十分的親近。

“救你們也是偶爾路過,不用掛在心上!”文士走過來,路上已經上下打量了秦逸凡一番。聽說過秦逸凡在皇城的表現,一手比庖丁解牛還要厲害幾倍的手法,真的可以用技近乎道來形容,這也是文士能麵對秦逸凡而不覺的討厭的原因之一。

明知道文士肯定是有事要求,但秦逸凡卻一直忍住不說,也讓文士有一種無法開口的感覺。本來,隻要秦逸凡按照禮節,應該再提一下救命之恩沒齒難忘湧泉相報之類的話語,然後文士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提出自己那個小小的要求。

沒想到秦逸凡這個人,在文士自己謙退了一下之後,卻絕口不提。登時讓文士無法接口,要自己開口提出的話,未免有種攜恩圖報的卑劣,隻能絕口不提。心中恨不能將秦逸凡罵上千遍,怎的連普通的客套都不會,自己說了個不足掛齒,秦逸凡還真就毫不掛在口中了。

隻是,如此一來,自己此行豈不一無所獲,還平白的得罪了昆侖派?還好,秦逸凡還是很客氣的請教了他的名號,至少,讓文士也舒服了些,不是讓他做了個無名英雄。

以往行走交往的都是高潔雅量之輩,對於秦逸凡這等市井之人,除了對他的一手解牛刀法感興趣之外,剩下的就是最近風傳的他以一介凡人的身份擊敗木長老和桐柏子。這等不用法寶卻也擊敗器修之人的手法,和他們意修何其相似,所以,才會有認識結交並伺機探討一下的念頭。

說起來,還是因為不管是器修還是意修,總有一批親友限於資質無法修得本門無上密法,隻能淪為外山門弟子。但在凡俗中闖蕩,想要抱著大隱於朝的想法是絕不可能的,修道之人即便是外山門弟子,也不得在朝為官。那想要有一番勢力,自保並且發展,就隻能走習武的路子。

現在秦逸凡身上明顯是有了突破習武不能修道的方法,人人都想要,隻不過,還沒有人像昆侖那個老頭子那般,開門見山的說出來。這是秦逸凡很討厭的一點,尤其是像這等表麵上看出塵飄逸的人物,想要什麼還不敢說。真要說出來,秦逸凡也不會拒絕,隻是他們這種做派,還是讓秦逸凡忍不住要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難堪。

雖然秦逸凡一路走來,鑽研武道到現在,已經算是小有斬獲,但如果隻是他一個人的話,依然還是不能改變修道之人對習武之人的看法。秦逸凡沒有敝帚自珍的想法,隻要那些真正需要的人過來,秦逸凡絕不會隱瞞。有這些各派的外山門弟子同修的話,武道也一定可以在修道之人眼中漸漸的豎立起來。

甚至秦逸凡可以斷定,之前自己走訪各派,那些掌門什麼的,說不定就是哪個門派的外山門弟子。自己請教的時候人家沒有如何刁難,反過來,秦逸凡也不會如何。

可要秦逸凡自己上趕著討好一般的拿出自己的東西來,絕不可能。從一開始,這些大人物們就把簡單的事情想的太複雜,總是以為秦逸凡一個小小的凡人,習武之人,一定也有天下習武之人的劣根姓,自私自利等等,絕不會輕易拿出,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誤會發生。

和文士不鹹不淡的交流幾句,秦逸凡的學識明顯不是對手。文士看他的時候,倒是也沒有什麼特別輕視的念頭,想來是知道他文采有限。隻不過,秦逸凡一直不說什麼知恩圖報之流,文士也礙於麵子,一直絕口不提自己的目的,憋的有些難受。

不久,文士還是起身告辭。此次不行,也許下回還有機會,倒是一直很是謙恭,讓秦逸凡對他觀感十分良好。最後離開的時候,秦逸凡還是笑著說了一句:“前輩,如果真的有門人需要,讓他們自己來找我,不用前輩這般的嗬護和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