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是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節。
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的門前插上香,擺上水果、撒下大米,祭著祖先,也施給過路的冤魂,祈禱家宅平安,祝願五穀豐登。
在這一月裏,最熱鬧的是城隍老爺一年一度的出巡了,十六個披著大紅袍的漢子會抬著城隍老爺的木像,那木像披紅掛綠、栩栩如生,後麵跟著判官、小鬼、黑白無常……旌旗森森、鑼鼓震天!圍著城裏浩浩蕩蕩遊行一圈。
到那天,便是人山人海,青石板路的兩旁圍得水泄不通,大人們踮著腳尖,巴巴的望著,四、五歲的娃娃騎在父親或叔伯的肩上,怯生生地看著;七、八歲和稍大些的孩子緊張地挨著大人,動也不敢亂動一下。
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飄過來,‘來了!來了!’人堆裏不知誰一聲喊,呼的一下,人群像潮水一樣向前蕩去,又呼的一下蕩回來。‘城隍老爺保佑啊!’鄉人們雙手合什,聲音此起彼伏。
就這樣,城隍爺穿著和陽間老爺一樣的官服,在眾人的擁戴下,威風八麵的巡完城,回到了廟裏。其後,便是演鬼戲,戲台通常建在城隍廟的前院。
※※※
幾個半大小子擠出人群,一個圓圓胖胖,長著一對招風耳朵的胖子招手將眾人聚攏,神神秘密地說道:“你們信不信?城隍爺的眼睛會動,還瞧了我一眼呢!”
眾人齊齊唬住,相互打量。胖子趁熱打鐵,哆嗦著身子,牙齒打顫道:“我的媽媽呀,可嚇死我了!”
一個尖尖下巴的瘦子率先笑起來,捧著肚子笑彎在地上,眾人為彌補自己的失態,也紛紛哄笑起來。
胖子有些沉不住氣,說道:“你們不相信?”
瘦子眨巴著眼道:“城隍老爺是木頭雕的,眼睛怎麼會動?土包子就是土包子,真正笑死人了!”眾人於是跟著又笑起來。
胖子有些惱了:“還有一個人也看見了!”
“誰?”眾人七嘴八舌。
胖子大聲道:“寧采臣!”
“歐、歐!”眾人起哄著:“去問寧采臣,去問寧采臣……”
胖子抬頭左瞧右瞧,遲疑道:“可是他剛剛還在這裏,現在不知上哪去了?”
※※※
寧采臣此刻就在戲台對麵的一棵樹上,舒舒服服的躺在樹杈中間,嘴裏啃著一顆梨,心裏有些七上八下,今天會看見小蘭嗎?
白天逛廟會,晚上看鬼戲,這樣熱鬧的場景會一直持續到七月底,是誰都不願錯過的,特別是那些深閨中的少女,一年中難得有幾次拋頭露麵的時間,又怎會不想借此機會見見自己的情郎?
小蘭是寧采臣父母健在時訂下的一門親事,認真地說,寧采臣根本沒有見過小蘭。不過,總會有一些傳聞在年輕人中間流傳,寧采臣聽了心裏美滋滋的,因為,據說小蘭是鄉裏最美麗的一個少女!
※※※
寧采臣的父母過世後,留下了幾畝薄田,年幼的采臣靠著叔叔和嬸嬸撫養長大。鄉上最有錢的人是甄一刀,也就是胖子甄偉的老爹,鄉人都稱呼甄偉叫偉少爺,寧采臣則喜歡簡稱為偉少。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不過在一起玩的時候並不很多,原因倒不是偉少看不起寧采臣,而是寧采臣覺得甄一刀為人有些刻薄,所以當寧采臣一夥玩得興高采烈時,若是瞧見偉少,常常一哄而散。童年的偉少倍感寂寞,反曲意奉承起寧采臣來。
瘦子小齊是城裏最大的商鋪齊寶齋的少東家,和偉少家是姑表親,小時候每到鄉下玩耍時,總是帶著城裏孩子天生的優越感,認為鄉下小孩都是土包子,就連偉少也不大瞧得上眼,直到偉少使出殺手鐧,私下央求寧采臣帶他倆出去冒險時,小齊這才見識了鄉下孩子上樹掏鳥蛋,下河灘捕魚撈蝦捉螃蟹的本領。真正讓小齊改變看法,並接受寧采臣是他的朋友的一件事是:分別時,寧采臣交給他一麵畫有古怪符號的破袈裟,並告訴他那是一件真正的古董,要他妥為保管,童年的小齊深信不疑,並為此感動不已。
其實袈裟是偉少和寧采臣從廟裏老和尚那裏偷來的,上麵的古怪符號是寧采臣自己畫上去的,當小齊捧著袈裟樂顛顛離去時,寧采臣和偉少興奮的在地上打滾,發了老半天瘋。偉少還因為弄髒衣服,回家後結果被老爹用雞毛撣子狠抽了屁股。
寧采臣十二歲時考取了童生,十六歲就以鄉試第一名的身份中了秀才,性情也越發豪爽起來。偉少從小不喜歡讀書,被父親硬是買了個秀才身份,也樂得住在縣城的姑母家,時時邀出小齊和寧采臣廝混在一起。
※※※
偉少和小齊一行人尋到樹下,到處都是人,根本看不見寧采臣的身影,偉少哭喪著臉道:“寧采臣這渾小子丟下我們,擠到前排去了!”話音未落,樹上掉下個梨核,砸在偉少頭上,‘唉喲!’偉少摸著頭,張口想罵,一個人從樹上跳下,眼睛亮晶晶,鼻子有些挺挺的,正是寧采臣。
偉少抱著寧采臣開心的大叫:“寧采臣在這裏,寧采臣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