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生活使任寰從小就能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體味父母對子女的愛。她親眼看見,有的病友好好地進了醫院,卻因為得的是絕症,不久就死了,死者的家人哭得死去活來,她也為之淚流滿麵;有的病友是被抱著進醫院的,後來病愈出院,一家人高高興興地請大家吃糖,她也為之喜笑顏開;也有的病友因種種原因,還沒治愈就不得不出院了,她就跟著惋惜感歎。
而她自己的生活呢?正如她後來寫下的:“病榻的吱吱聲是我童年的歌。”“一個月兩三次的搶救,使得許多人都不借給我家錢了。哥哥看到別人吃巧克力,也向爸媽要,卻挨了爸媽一頓揍:‘咱們家也能吃巧克力嗎?!’我看著,心裏立下誓言:長大了,一定要使勁地幹,掙好多好多的錢,我永遠不讓爸媽再去借,我要讓哥哥就著巧克力吃大米飯……”特殊的生活使孩子提前懂得了人生。
在任寰病情短暫好轉出院時,父母又豐富她的社會生活,帶她到大自然中去遊玩、學習,還去油田旅遊。特殊的早期生活使她變得恬靜、深情、活潑、懂事,語言也獲得了超常發展。她7歲開始寫詩,幾年中寫詩1600多首,記日記8大冊,有60多萬字。在《中國少年報》、《兒童文學》等全國20多家報刊發表詩文200多篇,10歲出版詩文集。她不僅成了著名的小詩人,而且由於獲得了成就、鼓勵和快樂,身體也慢慢好起來了,終於以某一方麵的充分發展帶動了全麵成長。
然而,任何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地遭遇到各種失敗。不管一個人多麼聰明、多麼努力,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因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心理行為還不成熟的孩子,對於知識和經驗還非常有限的孩子來說,當然就更是如此了,他們在人生的路上所遭受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早在任寰上小學的時候,在許多同學語文和數學都考雙百的情況下,她隻考了80多分。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的小任寰回到家裏委屈地哭道:“許多同學都笑話我。罵我是蠢豬,罵我是大笨蛋……”
媽媽見此情景連忙把女兒摟在懷裏,一邊給女兒抹眼淚.一邊對女兒說道:“我們寰寰根本就不笨!別哭,哭有什麼用,隻要有誌氣就能趕上去。媽媽9歲上戲校時也不如別人,好多孩子都出身梨園世家,從小受熏陶,學得特別快,媽媽不行嗬!我就暗中咬牙努力練。俗話說,‘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我記住了,老師上課我注意聽,早上我比別人早起練功……後來,我終於成了尖子生。你不要膽怯,要有信心,隻要努力,就一定能趕上去!他們行,不就是因為上過幼兒園,比咱早學了幾年嗎?……這幾本書算啥?學習有什麼難的?”
這一席話把女兒說樂了,女兒的自信心逐漸恢複了起來。此後,任寰開始發奮努力學習,到二年級下學期成績就上去了,從三年級開始每年都被評為三好生。
對此,任寰的母親說:“在幫助孩子克服缺點的時候,要像吃藥一樣,哄勸,甚至強迫;對待遊戲活動,要像吃糖一樣,使她有所節製;對待學習,要像吃飯一樣,既是需求又是任務;對於課餘的安排,要像洗臉刷牙一樣,形成習慣,持之以恒。”
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去。特別要注意養成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的習慣,要把自己生活中的見聞與自己的愛好和專業聯係起來,這樣才能使一個人在專業上得到較快的發展,才能最終有所收獲。
北京文科狀元史小楠思想很活躍。進入青春期後,對周圍的許多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她開始注意穿著打扮,私下裏遊泳、滑旱冰、彈吉他、打籃球、當拉拉隊員,把許多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學習成績受到了嚴重影響。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可麵對漸漸長大的女兒,又該如何是好呢?
他們耐著性子,經常留心在報紙和雜誌上找一些文章讓女兒看,還經常講一些事例給女兒聽,以啟發女兒認識到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極其有限的,隻能把極其有限的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上初中時,母親有一次無意中發現女兒在寫小說,這個時候孩子要是把心思用到學習以外的事情上將會對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她想了很久,才找到與女兒溝通的方法。
她跟女兒說:“你寫的小說我在收拾房子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人物寫得挺生動,語言也挺豐富。你要想在這方麵發展的話,我不反對:可你現在還是個初中生,知識功底還不夠,要想有更高的水平就要上大學,就要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如果你能考上北大中文係,對你將來成為一名作家會很有益。你在休閑時寫一寫還是可以的,多少也能提高一些作文水平,可主要的精力還應該用在學習上。要想在高考時考出好成績,就要在中考時考入市重點高中。這樣才能實現上北大、清華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