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別對女兒實行情感封鎖(2)(2 / 2)

讓孩子擁有私密的空間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變得不愛跟父母交流,不論是歡喜還是憂愁,她們都會把它寫在漂亮的帶鎖的日記本裏,然後小心謹慎地藏到衣櫃裏,或者床底下,要麼鎖在抽屜裏,就像稀世珍寶一樣,反正就是不能讓父母看到。她們覺得,小小的日記本記錄了自己的內心,是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隱秘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她們的自由王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地。但是,許多父母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總是千方百計地窺視、猜測孩子的隱私。父母的這種“愛心”往往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我女兒今年16歲了,在市區一所重點高中讀高一,學習成績不錯,又是班幹部。她性格開朗,和我關係也不錯,有什麼事情都會和我溝通,我自己覺得對女兒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也很了解。可最近我發現女兒的話少了,一回家就悶在屋裏不出來,從不寫日記的女兒突然開始寫日記了,還將日記本鎖在抽屜裏。最讓人擔憂的是,近段時間來,她連續兩次測驗成績都下降了。

看著女兒神神秘秘地寫日記,我就覺得她肯定有事瞞著我,心裏擔憂不已。一會兒懷疑她早戀了,學壞了;一會兒又擔心她交了不好的朋友,受欺負了。後來,我終於忍不住偷看了女兒的日記,卻發現日記裏寫的大都是學校的事,能看出來女兒的情緒確實有些波動,但沒有寫明是什麼事。

看完日記我就後悔了,我知道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隨便看孩子的日記。我很想和女兒好好談談,但不知道是不是該坦白告訴女兒我偷看日記的事。

——江蘇楊女士

父母要尊重女兒的隱私權

每個人都有保護個人私生活秘密的權利,比如:保留自己的一些私人物品,如信件、日記等不被別人翻看、泄露其中內容的權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隱私權”。未成年人也享有這項權利,包括他們的父母,都不能以任何名義偷看孩子的信件、日記和偷聽他們的電話等。

但是,中國的傳統是對小孩的隱私不尊重,麵對漸漸長大的女兒,父母們覺得自己對女兒的成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總是不放心她們,因此常常出現父母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的日記等情況。而女兒則希望父母給她們一片自由的空間,這種矛盾就使得父母和孩子有時候處於一種完全對立的狀態。

一位正在上初一的女孩子發現媽媽偷看了她的日記,感到很氣憤。而她媽媽卻說:“你一個小丫頭片子能有什麼隱私,就算有隱私,做家長的也有權知道。”為了對付她媽媽的這一行為,女孩運用了兩個日記本,一本放在書桌的抽屜裏,上麵都是寫要好好學習等應付媽媽的話,另有一本則是真正的日記,記錄著自己的內心世界。

其實,女孩子的內心大多是單純的,並不像父母想像的那麼複雜,她們隻是想要一個可以自由地傾訴心情的地方,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偷看她們的日記,應該用關心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她們,尊重他們的隱私權。

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

孩子有了隱私,許多做父母的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偵察,如翻抽屜看日記、拆信件,甚至打罵訓斥。殊不知這種做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壓力,甚至產生敵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鎖和防備措施,導致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