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把女兒培養成財富(3)(2 / 2)

在生活中,做父母的不能對女兒的需求有求必應,但要學會適時適當地滿足她們的正當需求。但當女兒通過哭鬧和耍賴的方式來讓父母滿足她們的需求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需求,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被女兒的眼淚所軟化,如果在女兒的“威脅”下屈服了,就會留下許多的“後遺症”。在此情況下,父母最好用冷處理的方式,待女兒哭鬧完後,再告訴她們哭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樣女兒才能慢慢學會自我控製情緒。

培養女兒的自製力和耐性,她們就不會被自身的欲望所完全控製,能較為理性地去行事;培養女兒的自製力和耐性,她們就不容易被急切的心理所主導,在做事的時候能夠也較好地穩住自己的情緒;培養女兒的自製力和耐性,可使她們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也能夠忍受痛苦的煎熬,在奮鬥中更有韌勁,在遇到困難時就不會輕易放棄,也就更易通向成功。

女兒的成長凝聚著父母太多的心血和智慧。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讓我們給予女兒更多的信任、讚賞、理解、鼓勵和力量,幫女兒撒下成功的種子,讓這顆希望的種子去喚醒女兒內心的能量,結出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成果。

讓女兒走向世界

21世紀的今天是一個多元化競爭的時代,單靠一個人的努力已很難完成某一項事業。讓女兒走向世界,就是要培養女兒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對於處在成長中的女兒來說,更要對她們進行這種精神與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她們長大後更容易融入生活、融入社會,成為廣受歡迎的佼佼者。

我女兒正在讀小學三年級。今年新學期開學後,她們班換了一位語文老師,本來新學期換老師是件非常平常的事,但是她卻無法適應。也許是我們平時太過溺愛了,女兒總是對新人、新環境都表現得難以適應,而且最近她的一些異常表現更讓我擔憂。在課堂上她經常故意提一些古怪的問題讓老師難堪,發現老師一點點小失誤後就私下對老師冷嘲熱諷。

更氣人的是,她還經常驕傲地顯露自己比老師懂得多,不想上學了。我和愛人跟女兒講道理,可女兒卻一點都不聽,還時常亂發脾氣。女兒班裏以前幾個跟她比較好的同學也因為她的“目中無人”而疏遠了她,而她的學習成績也每況愈下,這真讓我擔心,我的女兒到底怎麼啦?

——湖南羅先生

培養女兒的合作能力

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那麼,她不僅在事業上不會有所建樹,就連適應社會都很困難。所以,從女兒懂事時起,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們與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這樣才能使女兒融入社會,走向世界。

那麼,要怎樣才能使女兒懂得與他人合作呢?首先,父母要常和孩子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能因為別人有這個缺點或那個毛病,就嫌棄別人、疏遠別人。同時,要教育女兒多看並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誠心誠意地加以讚美。父母自己平時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應堅持這種態度來對待他人,做女兒的表率。其次,父母要教女兒學會分享,一個人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計較,那麼她就難以與別人友好相處,更談不上進行有關的合作活動了。

因此,父母要讓女兒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慷慨大方,體會到分享的快樂。當女兒較小時,父母不妨就對她進行這方麵的“分享訓練”。當女兒手中拿著洋娃娃時,父母可拿著一本畫冊,然後溫柔地、慢慢地遞給她畫冊,並從其手中取走洋娃娃,這樣通過反複訓練,孩子便學會了互惠與信任。再次,父母應讓女兒多參加團體活動,通過團體內部的協調合作,適應集體生活,懂得人與人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係,培養女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得到更多的合作和成功。

培養女兒的社會實踐能力

生活在當今社會,紮實的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豐富的實踐能力更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育女兒時,要注重培養女兒的社會實踐能力,要鼓勵她們勇敢地去麵對複雜的社會,勇敢麵對社會的挑戰。

要培養女兒適應社會的能力,首先要鼓勵她們在學習之餘多層麵嚐試和挑戰自我。比如鼓勵女兒擔任校學生會幹部或者各類文藝演出的節目主持人,可以通過組織同學們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及交流活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待人接物的處世能力;鼓勵女兒多交朋友,與同齡人交流學習,從而使女兒擁有健全的人格。當女兒辦事得體時,父母應給予適當的讚美、肯定。當孩子有些任性時,父母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她們學會留有餘地地辦事。

參與社會實踐,懂得與他人合作,是一個女性走向社會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要想將女兒培養成財富,就應從小培養女兒健全的人格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女兒長大成人,成功地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