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月窗寒夜,於霧中,不餘其它,隻剩一盞燭火,獨搖曳。
燭火所及之處,卻是浩如煙海的滿滿書籍,火光不及之處的黑暗,更不知會有多少。而有這樣規模龐大的書庫之地,卻有四處。
“少林藏經閣”,“朝廷史籍樓”,“生香書院”以及聞名一時的“雲海小亭”!
少林存在許久,一直為江湖上的武林泰鬥,藏經閣更不用多說,乃是少林寺的最為重要的地方,所謂藏經閣,便是一切佛法的聚集所在,一切佛理的根基。
史籍樓,一直隸屬於朝廷,為朝廷將世間上的一切所見所聞逐一記載,乃朝廷最為重要的情報收集之處。甚至有所傳聞,史籍樓有自己的部門組織,不由皇帝管轄,直接聽從史籍樓樓主,但畢竟是傳聞,當不得真。
生香書院,也是隸屬朝廷之一的部門,與當朝科舉製度相輔相成,凡是曆屆科舉狀元與榜眼探花,甚至於皇族子弟都必須在裏麵修滿一年,方能上位任官,有著不可忽視的權威。
而至於雲海小亭,卻沒有人知道它是如何出來的,又是如何名噪一時的,隻是知道,它裏麵的書庫藏量,決不下於其他三處,無論是絕世武功的寶典,還是所謂的皇朝曆代的故事,以及工商農耕的運行之法也是盡在其中,更相傳還藏有上古時期才有的“無字天書”!
相傳雲海小亭每三年開放一次,卻無人知道於何處開放,也無人會去宣告,而是靜靜等著那命運中的有緣人,仿佛世間一切落腳之處,便是雲海小亭的存在!
而至今去過雲海小亭的人,卻隻有兩個人,一位是劍術已臻入半仙的劍帝,卻有緣進入雲海小亭一觀,回來之後,便是醍醐灌頂,於劍道中邁進了一大步。還有一位卻是一名普通的農民,他進去之後,不消三年,已經靠著一手農耕絕技養活了他祖輩三百多口人,但是奇怪的是,無論如何詢問,二人皆是對雲海小亭內的情況一概不提。之後便傳出劍帝與這位普通人銷聲匿跡的消息,不禁令世間之人對這雲海小亭的關注猶在其他三處之上。
晃動的燭火散發著沒有一絲溫度的光,它的命運,隻有在寒氣逼人的書庫裏,慢慢耗盡自己的性命。
霍得,隻見一雙略顯蒼白的手緩緩伸向燭火之下,翻動著燭台之下的一部部書籍,像似整理,卻更像尋覓。
一時間,隻剩空蕩的翻書聲。
時間總是在悄悄溜走,令我們不知道把握,也許,這隻是它的遊戲,而我們,在它麵前,永遠隻是微不足道。
不知何時,翻書聲還未歇止,,空蕩幽靜已然不存,隻有一聲清幽的詩號驀然響起:“世間冷暖我心知,隻欲揮劍斷情絲,莫問蓮花非蓮華,崢嶸初開無分差。”
翻書聲戛然而止,一道火光猛然竄起,席卷了燭台上的滿篇書籍,頓起一道火龍蔓延之景。顯然翻書之人未曾想過會有人,一驚一乍之下,便將燭台上的蠟燭打翻在地,頓時燒了起來。
誦讀詩號之人眼見火勢漸猛,低聲一歎,隨即隻聞一聲輕喝,霜雪漫天而落,重重的覆蓋在了火勢蔓延之處,不過一眨眼的功夫,猛火已消,隻有嫋嫋青煙兀自回旋在這書庫中。陡添一絲哀悼,是為書,也是為人。
翻書之人眼見闖了大禍,正要疾步離去,卻被一隻強而有力的手掐著,不能動身分毫,隻好心下小小哀悼一番,隨即眉開眼笑道:“三叔,這麼晚了你還在守護書院的安全,真是寶刀未老,老當益壯,小侄我那對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如······”卻沒說完,屁股上已經挨了一記重掌,霎時隻覺屁股如針錐一般,疼痛難忍,不禁哀號道:“別,三叔,我嬌嫩的屁股可經不起你那‘大三字掌決’幾下啊。”
來人心中氣急,隨即低聲罵道:“你這小子,還在這鬼話連篇,你差點釀成大禍,你知不知道!再說,你三叔我今年……額……才三十六歲又三十二個月,尚未娶妻,我老什麼老!”說完,又準備來一掌,翻書之人眼見如此,心想再被打一次那還得了,豈不要躺在床上了卻殘生?
念次,心底一寒,急忙身形晃動,腳步挪移,瞬間已擺脫了來人的鉗製,同時大聲喊道:“三叔,別,我錯了,你年輕,我老!這總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