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語氣變得更加凝重,“一般來說,當一個人遭遇他人的襲擊時,出於本能會進行反抗,或多或少都會留下抵抗的痕跡,比如抓傷、瘀傷等。
但死者身上卻幾乎沒有這些痕跡,這意味著她很可能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遇了襲擊。”
陳星辰頓了頓,目光掃過會議室裏每一位警員的臉龐,繼續說道:“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一個人會對他人毫無防備呢?
通常隻有麵對熟悉、信任的人時,才會如此。
所以,我推斷凶手和死者之間,很可能是熟人關係。
也許是朋友、鄰居,甚至是親戚。
他們之間很可能存在著某種矛盾或者利益糾葛,在某個特定的場景下,矛盾激化,凶手在衝動之下,利用手邊的繩索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聽完陳星辰的分析,會議室裏的警員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大家都意識到,這一推斷為案件的偵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他們迅速調整思路,將調查重點轉移到死者的熟人圈子裏。
每一位警員都深知,時間緊迫,凶手很可能還在試圖掩蓋罪行,他們必須爭分奪秒,順著這條線索深挖下去,將凶手繩之以法,給死者和她的家人一個公正的交代 。
在陳星辰精準的推斷指引下,警方迅速調整偵破策略,將工作重心果斷轉移到對死者社會關係的全麵排查上。
然而,擺在他們麵前的第一道難題,就如同橫亙在眼前的一座大山,難以逾越——死者究竟是誰?
這一關鍵信息的缺失,讓整個調查工作陷入了無從下手的困境。
警方在案發現場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試圖找到哪怕一絲一毫能夠證明死者身份的線索。
然而,現場卻如同被刻意清理過一般,沒有留下任何身份證、手機、錢包等可以直接確定死者身份的物品,死者的隨身物品也仿佛人間蒸發,不見蹤影。
這無疑給警方的調查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難度。
麵對如此棘手的局麵,警方並沒有退縮,而是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頑強的毅力,另辟蹊徑展開調查。
他們決定根據死者的衣著打扮在附近展開廣泛的走訪工作。
警方分成多個小組,深入到周邊的社區、村莊以及各種商業場所,向每一位可能知情的群眾詢問。
他們發現,死者所穿的褲子在當地的集市上十分常見,這種款式簡單、材質普通的褲子,價格也相當便宜,在許多小攤位上都能輕易買到。
而她身上的其他衣物,也都呈現出類似的特征,質地一般,款式陳舊,明顯屬於比較廉價的商品。
此外,警方還注意到死者的美甲和假睫毛,這些裝飾品都是那種在街邊小店或者集市上,花十塊錢就能買到一對的普通款式,做工較為粗糙,質量也並不上乘。
從這些細節綜合來看,警方初步推斷,死者的生活層次可能並不高,經濟狀況相對拮據,收入也較低。
這一推斷雖然暫時無法直接確定死者的身份,但卻為警方的調查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