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辦案人員再次將目光聚焦在監控錄像上。
他們坐在監控室裏,眼睛死死地盯著屏幕,一幀一幀地反複查看案發當天及前後幾天的畫麵。
每一個行人的身影、每一輛過往的車輛,都被他們仔細審視。
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與案件有關的細節,哪怕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一個不經意的動作。
長時間的觀看讓他們的眼睛布滿了血絲,酸澀難忍,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一定要從這些監控畫麵中找到凶手的蛛絲馬跡。
另一方麵,辦案人員圍繞現場周邊展開了全麵而細致的走訪工作。
他們穿梭在各個村落之間,挨家挨戶地敲響村民的家門。
每到一戶,辦案人員都會禮貌地表明身份,然後詳細詢問村民在案發前後是否看到過可疑人員、聽到過異常聲響。
他們尤其將排查重點放在了現場附近的單身男性身上,因為從種種跡象來看,凶手極有可能是單獨作案,且對周邊環境熟悉,單身男性符合這些特征的可能性較大。
在走訪過程中,辦案人員遭遇了不少困難。
有些村民因為害怕惹事上身,對他們的詢問避而不談;
有些村民則因為時間久遠,記憶模糊,無法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但辦案人員沒有氣餒,他們耐心地向村民解釋案件的嚴重性,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他們用真誠的態度和專業的素養,逐漸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一些村民開始主動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信息,雖然大部分信息看似無關緊要,但辦案人員都認真記錄下來,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與此同時,法醫的屍檢報告也給案件偵破帶來了重要信息。
報告顯示死者死亡時間大約在一個星期左右,凶手選擇如此偏僻的現場作案,說明其很可能對周邊環境非常熟悉。
這一結論讓辦案人員更加堅定了在現場周邊尋找凶手的決心。
他們推測,凶手要麼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要麼是經常在這一帶活動的人,隻有這樣,他才能在如此隱蔽的地方作案而不被發現。
為了進一步縮小排查範圍,辦案人員對小慧的大概兩百多個網絡好友進行了逐一排查。
他們通過各種渠道聯係到這些網絡好友,與他們進行麵對麵的詢問。
在詢問過程中,辦案人員詳細了解他們案發當天的活動情況,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他們還采集了這些人的生物檢材,與現場物證進行DNA信息比對,希望能夠通過科學技術手段找到與凶手有關的證據。
然而,案件的偵破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盡管辦案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監控錄像中沒有發現明顯的可疑人員,走訪村民也沒有得到關鍵線索,對小慧網絡好友的排查也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麵對這些困難,辦案人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他們沒有放棄。
他們重新梳理案件線索,召開多次案情分析會,集思廣益,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找到案件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