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會主動避開情字,覺得婚姻不過是多了一對怨偶,就是原著中他後來向少商表白,也是這麼說的:我將來會位列三公,我的後代子孫也會位列三公,當我位極人臣時,我希望你能在我身邊。
而不是像淩不疑那樣,說:因為你是我心悅之人,是全天下最能與我並肩同行之人。
因為袁善見這個“情”字,他根本就說不出口,而淩不疑從小是見過父母恩愛的樣子的,在宮裏也見過皇上和越妃的感情,所以表達就會很自然。
從另一個角度說,其實袁善見就是另一個程少商,同樣的沒有安全感,無法信任別人,心思深沉,內心孤獨。
袁善見如果沒有遇到程少商,防備心和安全感同樣缺失的他,也許和蔡家這樣的名門淑女成親也會很好,因為他精心挑選的新婦,絕對在他的安全圈之內,也許沒有那麼的心動,但也能無波無瀾過一生。
袁善見結果沒跟程少商在一起,主要是因為袁善見一再遲疑,終成過客。
想把程少商塑造成知書達理袁善見,白鹿山大才子,風流倜儻,博學多才。
按原理而言,以袁善見目前的年齡,早已該結婚生子,可是袁善見的爸爸媽媽卻拿了袁善見很不好的成見。
袁善見的爸爸媽媽表層相愛,其實早已成無所作為之態,因此袁善見從內心就反感結婚生子。
他害怕自己往後餘生還會好似自身的家長一般,所以他寧可不娶。
第一次看到程少商後,袁善見就找了個理由拜訪,一首長門賦讓袁善見了解了程少商並不是那樣出色,可是袁善見依然對程少商擁有濃鬱的興致,乃至有心協助程少商提升知識和素質。
但其實假如袁善見直截了當登門拜訪去求親,想來便不容易有樓垚和淩而求什麼事了。
終究那時候的樓垚和淩而求都還沒愛程少商愛到深處不顧一切。
程少商對樓垚不是喜歡而是選擇,她現階段還不懂愛,樓垚隻是各方麵適合她,並且也是第一個勇敢向她求親的人。
少商向往自由,喜歡天高海闊無拘無束,而這些是阿垚能給她的,所以她選擇了阿垚。
她對阿垚的並不是男女之愛,少商起初是個不懂情愛之人,愛情不是非要不可,她從小在被大母嬸娘的淫威之下,所以不喜歡被別人拿捏,隻要能脫離家庭的束縛,和誰定親都是一樣。
而阿垚對她好,聽她話,和他在一起又有何不可呢。
因此她隻是覺得樓垚比較好拿捏,對於她自己來說這段姻緣在她的控製範圍內,不至於交付很多,在以後即使分離,也沒那麼多要死要活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樓垚對她十分的貼心和關愛,她和樓垚在一起也過得很開心。
愛情對於程少商而言,不是必需品,她更想要自由隨性而活,樓垚對她而言就像是個小狗狗還特別聽話,兩人一起就能過安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