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知否14(1 / 1)

此時,四皇子趙澤已經8歲了,官家早已經立了四皇子趙澤為皇太子,墨蘭身為太子生母,母憑子貴,被晉封為貴妃。

李瑋是官家的母親章懿李皇後弟弟李用和第六子,生於景祐二年(1035年),師從王逢、陳之奇,喜吟詩,才思敏妙,擅長水墨畫,工於草書、飛白體、散隸。

慶曆七年五月丙子(1047年5月29日),官家念及生母章懿太後不及享天下養,所以擇其兄李用和第六子李瑋尚主。

十三歲的李瑋被選為駙馬都尉,與官家長女、九歲的福康公主定婚。

李瑋與公主完婚後二人相處不睦,李瑋貌陋性樸,公主常庸奴視之,入內都知任守忠亦曾欺壓李瑋遭吳及彈劾。

趙徽柔對李瑋沒有感情,甚至非常厭惡他。

她隻是因為身為公主,不得不聽從皇帝的安排嫁給李瑋。

在新婚之夜,趙徽柔明確表示不願意與李瑋圓房,而是選擇分開睡。

盡管李瑋對趙徽柔有一定的感情,並且在新婚之夜沒有強迫她。

但他的母親卻對此不滿,試圖通過下藥等手段強迫他們圓房。

然而,這些努力最終都沒有成功。

而駙馬在公主下嫁後,亦沒有強迫她做任何事,更是為了討她歡心竭盡全力,造園林學書畫,可是公主都不領情。

首先,徽柔和李瑋來自不同的階級。

徽柔出生帝王之家,自小是官家的掌上明珠,衣食無憂,得萬般寵愛。

而李瑋家中是賣紙錢的,士農工商,商為末,社會地位低下,常受到他人嘲笑和不恥,因此心理上多少有些卑微和怯懦。

徽柔如九天仙女下凡,身份尊貴,李瑋隻有恭敬和唯命是從,絕不敢平等相待。

其次,徽柔雖是女子,但也博覽群書,興趣廣泛,且她身邊的娘娘們亦出自名門,端莊睿智,落落大方。

從小耳濡目染,徽柔自然是女子中的佼佼者。

而李瑋接觸的多是市井之流,能認識幾個字就不錯了,更遑論讀聖人之書,琴棋書畫了。

換句話說,徽柔是高知分子,而李瑋最多算小學畢業,學識背景天差地別,怎麼可能會有共同話語?

再者,李瑋母親是個尖酸刻薄的粗鄙婦人。

她在公主府越俎代庖,對徽柔身邊之人呼來喚去,還派人監視徽柔和其親侍的一舉一動。

為了讓兒子與兒媳婦圓房,她編造理由請歌妓來家中,然後給徽柔下藥。

再後來,她當麵謾罵徽柔與懷吉不知廉恥,徽柔與之爭論,被李氏母子掌摑。

在婆家的徽柔,連最基本的尊重和自由都沒有,而身為駙馬的李瑋,怯懦無主見,對母親言聽計從。

最後,徽柔對於這場聯姻並非心甘情願,她原本心儀曹皇後的侄子曹評,曹評貌美俊朗,善音律騎射,博通史文。

兩人情投意合,卻被官家狠心拆散,再加上曹評迫於壓力最終放棄公主,徽柔心灰意冷。

而官家此時身體違和,為了還爹爹的恩情,徽柔最終妥協,用自己的公主身份,換來李家的榮華富貴。

在這些年中,官家後宮先後有董娘子誕下皇九女福安公主,自聞喜縣君為貴人。

嘉祐四年(1059年)五月二十五日周氏生皇十女慶壽公主,六月自安定郡君進美人。

同年(1060年),兗國公主與內侍梁懷吉等人在月下相對小酌。

李瑋母楊氏在外偷窺被公主發現,公主大怒,毆傷楊氏,並連夜跑回皇宮叫開禁門向父親控訴。

前朝的相公紛紛上折子,斥責公主,次年董娘子生皇十一女永壽公主,五月進封美人。

嘉祐五年(1060年)周娘子生皇十二女寶壽公主,七月進婕妤。

嘉祐六年(1061年)董娘子生皇十三女楚國公主,七月進婕妤。

同年九月,董氏病危,進封充媛,很快就去世,追封為淑妃。

———————————————————

正妻:

超品:皇後曹丹姝

四妃:

正一品:貴妃盛墨蘭、淑妃董氏、德妃、賢妃苗心禾(有時設宸妃地位在貴妃之上)

九嬪:

正二品:太儀、貴儀、淑儀、淑容、順依、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張修容、修媛、充儀俞充儀、充容、充媛尚充儀

二十七世婦:

正三品婕妤:楊婕妤、周婕妤

正四品美人

正五品才人:朱才人、張才人

八十一禦妻:

國夫人

郡夫人

郡君:始平郡君、沛國郡君、馮翊郡君

縣君

紅霞帔

紫霞帔

禦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