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知否6(1 / 1)

而官家在位四十二年,(曆史時間為1022年3月23日至1063年4月30日)自己及笄在1051年,(按小說裏的年齡差距推算:明蘭8歲,墨蘭9歲半,明蘭1053年剛剛及笄)此時官家已經41歲了。(出生於1010年5月30日,於1063年4月30日去世)

此時官家的三個兒子都已經夭折,最小的兒子也已經於1043年夭折。

此後再沒有兒子出生,墨蘭摸清楚了官家的情況後,早早製定好了計劃。

此時溫成皇後,1024年~1054年2月18日)不張貴妃還在世,且已經連喪三女。(齊國公主趙幼悟1045年5月14日去世)

官家喜歡微服私訪並不是個秘密,且喜歡去隆興寺為生母祈福。

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自己的生母李宸妃身上。

官家的生母是宋真宗嬪妃劉氏的侍女李氏,在李氏生下皇子之後,宋真宗對外宣稱皇子的生母是劉氏。

並以此為由,封劉氏為皇後,李氏依然隻是一個品階較低的宮人。

所以宋仁宗從小就以為劉皇後是自己的生母。

一直到劉太後去世,他正式登基之後,他才從八大王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真實的身世。

而此時,他的生母已經去世了。他悲痛欲絕,痛哭流涕,連日不視朝,下哀痛之詔自責。

並尊自己的生母李宸妃為皇太後,諡號“莊懿”。

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宋仁宗倍感震驚。

因為八大王不僅告訴他誰是真正的生母,還告訴他生母是死於非命!

他抑製不住內心的悲傷和憤怒,一麵親自乘坐牛車趕赴安放李宸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麵派兵包圍了劉家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實真相後作出處理。

他一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當棺木打開,隻見以水銀浸泡、屍身不壞的李宸妃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飾華麗,宋仁宗這才放心。

但是,宋仁宗從未對生母喊過一聲母親,也從未在母親跟前盡過孝,他內心始終無法原諒自己。

每當遇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他就會認為是母親在懲罰自己。

尤其是,當自己的孩子一個一個夭折死去的時候,他的內心就愈發篤定,這一定是生母對自己的懲罰。

所以宋仁宗的內心有一種強烈地想要彌補生母的衝動和願望。

但是生母已經離世,該怎麼辦?那就補償與生母最親的人吧。

宋仁宗的生母有一個弟弟,叫李用和,在宋仁宗小時候,就被劉皇後找來封了官。

但是宋仁宗還是覺得自己的舅舅官還不夠大,又繼續給他升官,讓他擁有權勢,享受榮華富貴。

隻有這樣,自己內疚的心才能稍安。

但其實,對生母的內疚之情一直在宋仁宗心頭揮之不去。

他想要給自己生母的娘家一個異常顯赫的榮耀,如何做到呢?

舅舅的官已經大到不能再大了,而且舅舅年紀也大了,一再懇求辭官養老。

官家其實已經將能賞賜的統統賞賜給自己的舅舅。

可是自己的孩子卻還是在不斷的夭折,無論自己怎麼祈求生母原諒自己,都無濟於事。

再加之他回憶起皇叔臨終前指責他未對生母盡孝,導致官家決定必須加大力度奉上李家,要李家成為最風光的皇親國戚。

讓舅舅家擁有顯赫榮耀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讓李家與皇室聯姻。

為了彌補生母,宋仁宗將自己最心愛最寶貝的女兒徽柔許配給了舅舅李用和的次子李瑋。

宋仁宗覺得這是一樁十分完美的婚姻。

一方麵,他可以彌補李家,彌補對生母的虧欠。

另一方麵,他總覺得李家跟自己親,李家人好,他們一定會像自己一樣疼愛包容徽柔的。

徽柔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隻有把徽柔交給李家,他才放心。

其實官家將徽柔嫁表弟這件事,並非隻是為了報恩、為了盡孝,和曹評的輕浮也脫不了關係。

不過,這些都和墨蘭無關,有關的也隻有官家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去隆興寺祈求生母的原諒,尤其是自己夭折了孩子的時候。

所以隆興寺的香火也就越來越旺盛了起來,不少官宦人家都喜歡去隆興寺祈福。

如今林小娘也知曉墨蘭的選大誌向,以林小娘愛護墨蘭的程度,自然願意成全墨蘭的野心。

而且若是墨蘭能夠成功,不僅對於盛家而言有好處。

對於自己的兒子而言,也是最大的助力,以後自己也能夠徹底無憂了,而不必擔心有一日會被發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