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對於妾室的照顧,自然被皇上和太子看在眼中,太子心中也覺得欣慰,身為太子妃賢惠大度之名也借此傳揚了出去。
側妃懷胎七月就早產了,因為懷孕時百般不適,太子和太醫也一直在關注著側妃,太子隻以為這是天意。
不想側妃宮口遲遲不開,產婆無奈之下,隻好請示太子和太子妃後找太醫熬製了催產藥。
一碗藥下去,宮口不過開了三指,可是一日一夜過去了,側妃的羊水幾乎要流幹了,為了皇嗣的安危,太醫也顧不得側妃的身子了,把脈之後又是兩碗催產藥灌下去。
側妃受不住藥性慘叫一聲昏了過去,太醫急忙紮針,側妃才醒了過來,側妃難產,產婆不得以來問太子,保大保小。
太子心神俱疲,可是身為太子,太子身邊的女人就是為了開枝散葉的,所以太子出聲保小後。
產婆一臉汗水的走進了產房,不過一會兒,隻聽見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聲響起後,一聲微弱的嬰啼聲傳來。
產婆抱著個粉色的繈褓出來,給太子請安後恭喜太子喜得千金,側妃不行了,想要求見太子妃。
太子踉蹌了一下,和玉安蘭一起進入了產房,隻見床上的女子臉色慘白,床上已經被血浸透了。
側妃大口喘息了一下後,氣弱的請安後,太子上前一步,握住了側妃的手。
側妃無力的笑了一下後請求太子妃撫養這個孩子。
太子握住心愛的女子的手後,神色複雜的看向玉安蘭。
玉安蘭接過了宮俾手中的繈褓,上前一步,將繈褓打開一點,讓側妃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兒後,點頭答應了下來。
玉安蘭寬慰側妃,為了郡主的不背負生而克母的名聲,請側妃撐住。
側妃點了點頭後,感謝了玉安蘭的善意,想要自己的陪嫁丫鬟侍奉郡主。
玉安蘭點頭同意了,還貼心的讓側妃給郡主起個名字。
側妃為了郡主以後的生活,忍痛拒絕了,卻也為郡主留下了個小名綰綰,長發婠君心,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一生幸福美滿。
玉安蘭瞧著側妃為母則剛的樣子,唏噓不已,當即向側妃保證會帶郡主如親生的一樣,請側妃安心後,為郡主取名司婉,和小名同音,希望郡主以後溫婉。
側妃感激的道謝後,玉安蘭告辭離開了產房,為側妃和太子留下了說話的空間。
側妃懇求太子以後好好照顧自己和女兒,請求太子不要忘記了自己。
太子一一應下後向側妃保證唯愛側妃一人,以後也不會納側妃了。
側妃熬過子時後,終於還是支撐不住了,含著滿腔的遺憾逝世了。
玉安蘭按照側妃的規矩安葬了側妃後,安心撫養著孩子。
太子卻久久走不出愛人逝去的陰影,但也按照側妃的遺願經常去看望郡主。
一來二去在主院就留宿多了,不久玉安蘭就有孕了。
懷胎十月,玉安蘭如願誕下了太子嫡子,如今手握一兒一女,地位自然不可動搖。
太子也遵守了和側妃的約定,再也未曾納過側妃,妾室最高也不過熬到庶妃的位置,為此玉安蘭還是高興的。
一晃三年過去了,皇上駕崩後,太子登基為帝後,玉安蘭自然是名正言順的皇後。
先帝喪儀結束後,玉安蘭和皇上商議後宮的分封。
皇帝經玉安蘭同意後將側妃追封為貴妃,餘下的生下二公主的庶妃封為貴嬪,餘下的侍妾不過是美人、才人、良人之流。
後宮諸位嬪妃都看明白了皇上的態度,隻有生了孩子的才能坐上一宮之主的位置。
大行皇帝守孝期間,嬪妃自然不敢輕易狐媚皇上,守孝結束後,皇上在皇後玉安蘭的棲鳳宮留宿三日後,去了貴嬪宮中留宿了一日看了二公主後才開始流連後宮。
諸位嬪妃也是使出渾身的本領獻媚討好皇上,以期待皇上留下好生下個一兒半女的。
玉安蘭這些年的表麵功夫做的極好,幾乎人人都相信皇後是一個賢惠大度的好主母,無愧於母儀天下的人。
可隻有玉安蘭自己明白,自己把控後宮的子嗣有多麼嚴格,隻有身份卑微還不受寵的女人才有資格誕下子嗣,才不辜負自己的兒子,不過是貴嬪不走運,生下歌公主,聊勝於無罷了。
———————————————————
正一品:皇後
從一品:側後
正二品: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位)
從二品:*妃(四位)
正三品:昭儀
從三品:淑儀
正四品:貴嬪(以上為主位)
從四品:嬪
正五品:昭容
從五品:淑榮
正六品:美人
從六品:才人
正七品:良人
從七品:家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