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在皇上還是王爺的時候,就一直是皇上的天下,對於戶部的事情,皇上心中也是有數的。
林瑾瑜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來,並不想虛度一場光陰。
所以難免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幸好結果是好的。
林瑾瑜的付出收獲也是巨大的,年僅二十六歲已經官拜戶部尚書了。
在這個年齡裏,做到戶部尚書,足以名留青史了。
其中怡親王也出了不少力氣,當今聖上信重怡親王,怡親王也有副皇帝之稱自然有很多人給他的女婿便利。
郡主雖然去的早,不過林瑾瑜也做好了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這點怡親王府也是不能夠反駁的。
更何況郡主留下了兩個孩子在林府,為了外孫,兩家也會一如既往。
林瑾瑜在郡主的遺澤中占夠了便宜,投桃報李私底下給兩個嫡子好些家私。
兩個孩子也懂事的很,雖然沒有了母親,但是祖父、祖母和父親都看重,自然沒人敢怠慢。
林瑾瑜怕兩個孩子有所不適,小的時候一直是賈敏在教養,年歲大了又是林如海親自啟蒙的,如今父親林瑾瑜也愛重不已,兩人自然過的很好。
郡主去世後,林瑾瑜做主將郡主的嫁妝登記造冊後歸攏好後單獨收了起來,單子給了兩個孩子一人一份,預備等兩人成年後一分為二,一人一半。
怡親王府也沒有任何意見,顯然也滿意林瑾瑜的做法。
這些年怡親王府中兆佳氏一直怕有人薄待了兩個孩子,誰知馬佳氏雖然入府做了主母,但是等閑也接觸不到兩個孩子,馬佳氏去世後,烏拉那拉氏也識趣,等閑不會打擾孩子讀書。
兆佳氏瞧著兩個孩子越來越大,心中充滿了期待。
兩個孩子也沒有辜負林瑾瑜和林如海的悉心教導,各個都很出色。
如今也準備下場考童生了,這些時日家中下人做事全都緊繃著弦,生怕擾了兩個小主子讀書。
林家出香門弟出身,讀書是為了更好的出路,也是林家立家之本。
林如海也很是看重家中子弟的學問,林瑾瑜更是對兩個嫡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連朝堂之事也沒有避諱過。
林景行做為林家的嫡長子,林家未來的家主和掌舵人,必定要承擔起振興林家的職責。
而林明行作為嫡次子,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去爭取,家族的更多資源注定要傾注在未來的家主身上。
兩個孩子也沒有辜負林家的教導,小小年紀已經能夠做到相互扶持,為林家爭光了。
倆人都考上了童生,安安穩穩的又成了秀才,一路成了舉人,考上了一甲,後靠著自己的努力外放做了官。
林瑾瑜成了倆人的後盾,兩人想要去哪怡親王府也給了支持。
而林澤行也一路考過了童生,做了秀才,成了舉人,考上了二甲,也外放做了官。
林景行娶了富察氏嫡支的姑娘為妻,兩人生了三子二女,一直相互扶持,相伴到老。
林明行娶了鈕祜祿氏嫡枝的姑娘為妻,生下一子後難產去了,後又娶了佟佳氏的姑娘為妻,兩人再無子嗣,故而兩人磕磕絆絆但也走了過來。
林澤行娶了公主為妻,一生也順順當當,卻隻有一個女兒,中年過繼了林景行的次子為嗣子,一生也算無憾。
而林瑾瑜等孩子都成家立業後,自己也官至一品,到太子太傅後,收取了大量的功德和皇朝正氣才無憾的脫離了身體,享年92歲,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