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 要求男孩做什麼時多使用肯定句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對男孩下達命令應使用肯定句。
比如,讓男孩上床睡覺,父母要說“該睡覺了”,而不是說“睡覺了好嗎”。當男孩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如果對男孩含糊其辭,對他說:“你看著辦吧。”“你這樣不太好。”“你覺得行就行吧。”雖然你已經回答了男孩,但是男孩卻不知道他該怎麼辦。這樣不好,那到底不好在哪裏呢?這件事情媽媽沒有批評我,應該就是對的吧?以後可以繼續這樣做了。長此以往,男孩就容易形成拖拉、猶豫不決的性格。而如果你給男孩的指令是明確的“行”,還是“不行”,男孩就容易記住:“我可以這樣,”行事也會變得果斷。
所以,優秀的父母必須知道,要言出必行,做事果斷,說話算話。教育男孩對別人要講信用、負責任,首先就要從給男孩明確的指令做起,讓他們行事更清晰,為人才能更大氣,在人生路上就會增添更多的人格魅力。
對男孩的一些錯誤行為,父母不能無原則地讓步,要讓男孩知道那樣做是不對的。家長要讓男孩明白,規則一旦製定,命令一旦清晰,就要不折不扣地去遵照執行。否則,家長經常遷就男孩,就失去了原則性。
而且父母要注意的是,對男孩講話也要經過大腦過濾,要講在點子上,不要信口開河,說出去的話、下達的命令要算數,不能出爾反爾。
男孩做事情經常是隨心所欲的,如果我們不加以引導,這種傾向就有可能會讓男孩變得不懂得自製。
如果你的兒子從學校回家比平常晚了半小時,你會怎麼做?斥責?怒罵?當然不,這種做法不僅於事無補,還會加深男孩的叛逆和反感心理。正確的做法是對男孩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是,也要明確地告訴男孩:“你玩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半個小時,這個時間我們可要遵守。”
父母應該明白,隻有讓男孩懂得自己的行為將會產生什麼後果,他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不過需要提醒父母們注意的是,樹立權威必須建立在尊重男孩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製上。我們應該明白家長權威不是靠壓製、強求、主觀臆斷的辦法就能樹立起來的,而是應該努力在男孩麵前樹立起一種慈祥而威嚴的形象。
要求男孩做什麼時多使用肯定句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對男孩下達命令應使用肯定句。比如,讓男孩上床睡覺,父母要說“該睡覺了”,而不是說“睡覺了好嗎”。當男孩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如果對男孩含糊其辭,對他說:“你看著辦吧。”“你這樣不太好。”“你覺得行就行吧。”雖然你已經回答了男孩,但是男孩卻不知道他該怎麼辦?這樣不好,那到底不好在哪裏呢?這件事情媽媽沒有批評我,應該就是對的吧?以後可以繼續這樣做了。長此以往,男孩就容易形成拖拉、猶豫不決的性格。而如果你給男孩的指令是明確的“行”,還是“不行”,男孩就容易記住:“我可以這樣,”行事也會變得果斷。
對男孩下達命令應使用肯定句
肯定句包含有“必須這樣做”的意思,孩子會服從命令。
070 別勉強兒子做他不想做的事
“我小時候家裏窮,沒錢給我學音樂,現在我有錢了,一定要讓兒子去學。”
“我那會兒沒有機會上大學,以後一定要讓兒子上。”
“我以前特別想當個舞蹈家,以後一定要讓兒子實現我的心願。”
你是不是常常會這樣想?其實父母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畢竟男孩是我們的心血,承載了我們太多的期盼,所以我們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甚至我們自己的願望。但是人各有各的興趣與愛好,不能勉強,也不應勉強。
有一位父親,自己是北京市某重點高中的校長,但他看到自己的兒子不喜歡學習,成績老上不去,就主動跟兒子商量:“兒子啊,看來你得好好想想,看看自己將來究竟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就這樣,兒子最終選擇讀職高,畢業後做了會計,現在他成了行業內小有名氣的財會能手,生活得很快樂。
雖然在父母眼裏男孩還很小,但是其實他們已經長大了,他們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也有自己的想法。
男孩的選擇不一定正確,或者雖然正確但不一定現實,不管屬於何種情況,父母都不能橫加幹涉。家長的責任在於恰當地引導,讓男孩正確認識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社會責任,鼓勵男孩作出富有理想、富有事業心的選擇,放棄不切實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