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我們的信仰是鐵一般的堅硬的。
—方誌敏
頭顱砍下來也決不動搖信仰,這句紅色名言,出自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領導人方誌敏之口。
人生不能沒有信仰。崇高的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信仰決不是可有可無的虛無縹緲之物,相反,它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對於個人來說,信仰是人生成功的基礎,是人生意義的重要依托。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是黨的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之源和根本保障。一大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共產主義的忠實信仰者,他們在災難深重的中國開展革命活動,以英雄般的意誌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武裝革命鬥爭的勝利,最終建立了新中國。
(一)
在中國革命的艱苦征程中,革命先烈們真誠地、堅定地信仰共產主義,並不因身陷囹圄而發生動搖。為了崇高的信仰,他們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共產黨人能夠在敵人的圍剿中曆經艱險毫不動搖,麵對毒刑拷打毫不畏懼,在敵人的屠刀下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他們對共產主義信仰堅貞不渝、矢誌不移,正如革命烈士方誌敏所說的那樣:“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絕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的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十分情願的啊!”
方誌敏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的傑出領袖,土地革命時期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1922年7月,為尋求革命真理,方誌敏來到上海,在上海逗留的時間雖短,但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他在上海找到了黨的組織和中共領導機關,並於1924年在南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說:“共產黨員——這是一個極尊貴的名詞,我加入了共產黨,做了共產黨員,我是如何的引以為榮啊!從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至皖南遭到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餘,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捕。
方誌敏不幸被捕後,蔣介石歡欣若狂,他立即密令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千方百計勸降方誌敏。 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的頭子俞伯慶對方誌敏假惺惺地說:“蔣委員長很想重用你,你為什麼不早點出來呢?” 軍法處長“推心置腹”地對方誌敏說:“方先生,我忠告你,你們既然一敗塗地,何必鑽牛角尖。像你這樣傑出的人才,國民黨會給你高官厚祿的。” 方誌敏打斷他的話,說:“共產黨人信仰共產主義,功名利祿視如糞土。”來自方誌敏家鄉弋陽縣的縣長,還有教過方誌敏的一個鄉紳,也都找過方誌敏,勸其投降。方誌敏回答他們:“讓我投降?休想!你們隻能砍下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的信仰!”勸降失敗了,敵人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們殘酷地折磨方誌敏。方誌敏忍受著巨大的疼痛,毫不動搖,沒有透露一點黨的機密。連敵人的報紙和中央報社也不得不承認:“方誌敏反對一切提議,態度非常強硬,看出他至死不會動搖。關於紅軍現狀的一切問題,他一概拒絕回答。”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方誌敏拖著病體,利用敵人要他寫供詞的紙和筆,用最後6個月的時間,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我從事革命鬥爭的略述》 《在獄中致全體同誌書》等20餘萬字的著述。實踐了“我能舍棄一切,但不能舍棄黨、舍棄階級、舍棄革命事業。我有一天生命,我就應該為他們工作一天”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這是方誌敏行刑的日子。囚車穿過戒備森嚴的南昌城。有人認出被五花大綁的是方誌敏,不禁掉下了眼淚。刑場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方誌敏挺胸昂首,敵人讓他轉過身去,他卻笑著說:“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彈是怎樣射穿我的胸膛!” 劊子手的手哆嗦了,扳不動槍機。方誌敏望了望煙雨蒙蒙的天空,最後一眼看了看他那可愛的中國大地,揮起右臂,用盡全身的力氣高喊:“打倒帝國主義!”、“共產黨萬歲!” 方誌敏英勇犧牲了,時年不足36歲。
(二)
在中國革命事業的光輝曆程中,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像方誌敏這樣的黨的兒女,為了共產主義信仰而前仆後繼,勇於犧牲,才使革命事業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從勝利走向輝煌。英勇頑強的共產黨兒女,像一麵麵飄揚的旗幟,不斷鼓舞著中國共產主義事業向前推進。
共產主義信仰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種麵對敵人時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它既是共產黨人獻身於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的精神追求,也是為了實現絢麗夢想的不竭動力。共產主義信仰不是一擊就碎的玻璃瓶,而是越麵對困境越展現出巨大能量的精神武器。在新的時代,堅若磐石的共產主義信仰必將促使我們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生為真理而生,死為真理而死”
我生為真理而生,死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我活在世上,不是為敵人活著,是為我們的事業活著。
—王若飛
為了我們的事業,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如有不幸,就把我埋在陰山(即大青山)頂上,以表示共產主義者的崇高而聖潔的節操!
—王若飛
“生為真理而生,死為真理而死”,這句大義凜然的話語,出自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革命家王若飛之口。多少年來,它已成為一句紅色名言,流傳甚廣,影響深遠。這句名言充分表現了一位共產黨員為真理和革命事業不畏犧牲的崇高品德。
(一)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因而是極其寶貴的,珍惜生命是人之常情,世間常理。那麼,共產黨人是怎樣對待生命的呢?
共產黨人同樣珍惜生命,然而,當革命事業需要他們麵對死亡的時候,他們的態度是什麼呢?是不怕死。毛澤東同誌曾說過:中國人民是有骨氣的,向有不怕犧牲的光榮傳統,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中國共產黨人更富有無所畏懼的自我犧牲精神。他們是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
共產黨人一向具有這種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於為人民的利益而獻身,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真理,捍衛真理。正如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王若飛同誌所說的“我生為真理而生,死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我活在世上,不是為敵人活著,是為我們的事業活著”。
王若飛是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青年時代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袁運動。1926年參與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組織領導工作,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農民部部長和宣傳部部長,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堅持鬥爭。1931年在內蒙古包頭不幸被捕,開始了6年的鐵窗生涯。在監獄裏,王若飛經常對難友們說:“敵人要摧殘我們,我們一定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我們是革命者,決不能向惡劣的環境屈服,要堅持鬥爭。”他的身體不好,為了堅持對敵鬥爭,他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條件鍛煉身體,如日光浴、冰水擦身、室內體操等。一次,一個難友問王若飛:“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你罵國民黨,罵蔣介石,天不怕,地不怕。連死也不怕,真是好漢。可是你坐在牢裏,還天天做操,又好像很愛護自己的身體,你究竟是怎麼回事?”王若飛說:“我不怕死是因為敵人要損害我們的真理,我們必須拚命去保衛我們的真理;我愛護身體,是因為有了健壯的身體,才能更有利地保衛真理。我生為真理生,死為真理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他的道理講得很透,難友們豁然開朗,精神振作,也都開始鍛煉身體,投入更艱苦的鬥爭中去。
在近6年的鐵窗生活中,王若飛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從他身上人們看到了什麼是對真理的追求的大無畏精神。
(二)
通往革命成功的道路上充滿著腥風血雨,可以說,革命者始終是與“死神”相伴。隻有磐石般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中國革命的事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符合正義的,而正義的事業是必然要勝利的。所以,他們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1927年春夏之交,正當北伐戰爭向前發展的緊要關頭,國民黨背信棄義,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突然襲擊,發動反革命政變和屠殺。但是,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幹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無數位像王若飛這樣的英雄,他們為革命事業舍生忘死。他們中的有些人雖然死了,但卻浩氣長存,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為了新中國,前進!”
為了黨的事業,我一定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除掉思想上的缺點,不怕艱苦困難,不怕流血犧牲,革命到底!
—董存瑞
一個革命同誌,他做事不是為了表現自己,不是為了被人獎勵,而是為了給人民帶來更多的幸福。
—董存瑞
“為了新中國,前進!”這是犧牲時年僅19歲的董存瑞發自內心的呐喊。
在革命戰爭年代,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將共產主義理想和國家的民主獨立結合在一起,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曆史詩話。董存瑞,一位普通的戰士,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舍身為國,不僅為後人流傳下舍身炸碉堡的不朽故事,而且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一)
讓我們來回顧和緬懷一下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懷來縣一貧苦農民家庭。1945董存瑞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7月參加了八路軍。1946年4月,在察北重鎮獨石口遭遇戰中,他因機智地奪下敵人的一挺機槍而被記大功一次,並被部隊授予“勇敢獎章”。董存瑞機智勇敢,在部隊多次立功,至犧牲前,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榮獲3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獎章”,是一名優秀的八路軍戰士。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入了黨。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敵人事先在這裏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還被稱為“模範工事”。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
董存瑞所在的六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戰壕裏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
戰鬥開始後,董存瑞帶領戰友們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麵對敵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他在戰友的掩護下衝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到,暗堡的底部離幹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都因沒有木托而滑了下來。
衝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
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為全國戰鬥英雄。毛澤東在會上親切接見了董存瑞的父親。1956年,為了紀念董存瑞,河北省隆化縣和董存瑞的家鄉各建立了一個存瑞鄉。1957年5月29日,朱德為董存瑞烈士紀念碑寫了“舍身為國,永垂不朽”的題詞。
(二)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無數個像董存瑞這樣的英雄誌士,他們為了革命的理想信念,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了建立嶄新的新中國,不懼犧牲,英勇奮鬥,積極、努力地奮鬥著。
他們從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天起,就下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決心,做好了為革命獻身的準備,他們始終堅貞不屈,將生死置之度外。今天,很多先烈的英雄事跡仍縈繞在我們耳邊,令我們心潮澎湃,這些革命先烈的壯烈故事表現出了共產黨員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是對共產黨員信念的完美詮釋,五星紅旗因為他們拋灑的鮮血而格外鮮豔奪目。董存瑞等革命先烈們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最寶貴的財富,是他們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理想。“為了新中國,前進!”這一豪言壯語永遠鼓舞著我們不斷向前進。今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每一位共產黨員和全國人民,都應繼承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犧牲的成千上萬的先烈的遺誌,高舉起他們的旗幟,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繁榮富強的偉大國家而努力奮鬥。
“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
“隻有從根本上推翻獨裁的剝削階級政權,廣大勞苦大眾才能徹底翻身解放。”
—毛澤東
從前做牛馬,現在要做人。
—安源路礦工人
“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這是1922年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時所發出的衝天呐喊。它曾喚醒了千千萬萬的中國產業工人的覺悟,鼓舞著廣大工人為翻身做主人而英勇鬥爭。這句口號今天聽起來仍然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震撼。
(一)
“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這一出自於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的口號,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工人階級悲慘的生活境遇,表達了工人階級要求做“人”、要做“主人”的強烈願望,從這句口號中我們既可以感受到當時工人階級的苦難,又可以感受到工人階級為了自身權利呐喊而渴望自由的急切心情。在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時代,工人階級毫無人身自由可言,過著牛馬式的悲慘生活,飽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工人階級迫切地求翻身,求解放,希望推翻舊世界,建立一個美好的新世界。中國共產黨人從工人階級的自身權益出發,組織和領導了工人階級舉行大罷工,從而改變工人階級的悲慘境遇。可以說,安源路礦大罷工產生了深遠的曆史意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所取得的重大勝利。
安源路礦,是萍鄉煤礦和株萍鐵路的合稱。株萍鐵路是專為運輸萍鄉煤礦的煤炭而建的。路礦兩局共有工人1.3萬餘人。萍鄉煤礦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工業企業——漢冶萍公司的主要廠礦之一。漢冶萍公司是當時最大的官僚買辦企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控製。安源路礦工人在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買辦的壓榨下,過著悲慘的生活。
由於產業重要、工人眾多而且富於反抗鬥爭的傳統,安源路礦成為中國共產黨最初開展工人運動的重點區域。1921年秋,毛澤東親自到安源路礦工人中開展工作。隨後,黨又派李立三同誌去安源常駐,先後在工人中建立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和共產黨支部,成立了工人俱樂部。
1922年,資本家請萍鄉縣署正式布告查封工人俱樂部。路礦當局一連三個月拖欠工人工資,使工人生活陷入絕境。工人俱樂部向路礦當局提出了保護俱樂部和改善工人待遇等要求,然而沒有得到答複。於是,在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工人們決定舉行大罷工。1922年9月14日淩晨,震驚中外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了,李立三任總指揮,劉少奇任俱樂部全權代表。在汽笛聲中,一萬多名工人手持火把,揮動著他們使用的斧頭,從四麵八方彙集到一起,喊出了“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的口號。俱樂部發表的罷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權利、改善工人福利待遇、增加工資、廢除封建把頭製等17項要求,限定路礦當局必須於18日9時前予以答複。同時,工人監察隊在街道上巡邏,整個安源秩序井然。
經過劉少奇與路礦當局的談判,9月18日上午,罷工鬥爭取得勝利。路礦當局同工人俱樂部代表簽訂了有13款內容的條約,接受工人們提出的要求。18日下午,俱樂部在大操坪舉行大會,慶祝罷工勝利。當日,俱樂部發表《上工宣言》,路局工人當日複工,礦局工人次日早上4時起全部複工。
罷工鬥爭的目的是“使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養成無產階級支配社會的潛伏勢力”,最終將社會改造成沒有階級壓迫、產業公有的社會。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主要口號“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充分體現這一指導思想。安源工人過去20多年間的屢次反抗均遭失敗,而這次罷工取得了勝利,使工人深切認識到團結奮鬥的重要,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階級覺悟和組織性。
對於這次罷工及其勝利,劉少奇、朱少連在1923年8月合著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略史》中曾作如下評述:“這一次大罷工,共計罷工5日,秩序極好,組織極嚴,工友很能服從命令。俱樂部共費計一百二十餘元,未傷一人,未敗一事,而得到完全勝利,這實在是幼稚的中國勞動運動中絕無而僅有的事。”鄧中夏也曾在《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中說:“在此消沉期中,特別出奇的要算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真為碩果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