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曆史征程中,每一個時期都有一些響亮的口號凝聚人心,都有一些豪邁的心聲激人奮進,都有一些不朽名言傳之後世。每當人們回想起這些口號、心聲、名言,人們眼前常常會浮現出那些永垂不朽的英烈身影,重現那些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每個中國人的胸中都會激情澎湃,豪情壯誌油然而生。
在革命和建設年代誕生了大量反映時代精神的精彩語句,它們在人民群眾中廣泛傳播,並產生著強烈的感召力與影響力。那些語句朗朗上口,如一段段箴言,哲理精辟;如一句句詩賦,感人至深;如一首首樂章,振奮激昂。它代表著紅色精神,傳承著紅色傳統,蘊含著紅色的情懷,彰顯著紅色信念。
在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0年曆史征途中,這些紅色箴言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產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
——當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製造白色恐怖時,一句“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激勵著多少誌士,投身革命隊伍,踏著先烈的血跡前仆後繼;
——當日寇鐵蹄踏向中國,燒殺擄掠殘害國人時,一句“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起新的長城!”動員了多少中華兒女,奔向了殺敵救國的戰場;
——當中國革命成功曙光初現,全國解放勝利在望時,一句“為了新中國,前進!”,鼓舞起多少人民子弟兵和民眾的鬥誌,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三座大山,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當剛剛翻身解放的中國人民,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新中國時,一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煥發了億萬人民的高昂激情,掀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潮;
——當經曆了十年浩劫,百廢待興之際,一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句“發展才是硬道理”,喚醒了沉睡的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社會主義中國從此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由此可見,這些紅色箴言反映了火紅年代人們的精神風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曆史縮寫,是不同時代的風采留影。它不隻是一句句口號,而且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信念;不隻是一句句短語,而且代表著中國人民的信仰追求。如果說,是革命激活了信仰,是曆史造就了英雄,那麼,正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近百年曆史,才創造了如此鼓舞鬥誌、感召人心、世代相傳、永不過時的紅語。
這部《紅語的力量》,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90年曆史中,精心選取了最廣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響亮的一些紅色經典語錄,以重溫黨的曆史,回顧硝煙的歲月,暢想火紅的年代,緬懷不朽的英雄。它淨化著後人的心靈,讓人在啟迪中重塑精神家園,在感染中重拾信仰,在受教育中堅定紅色信念,堅定實現黨的宏偉目標的決心。
本書尋根溯源,講述這些紅語背後的故事。它不但概述其出處、由來及時代影響力,還結合其作者及年代,介紹了紅語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使讀者在閱讀中既能了解其產生的社會背景,又能對當時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特色加深認識。
本書史論結合,揭示英雄人物成長的動力。它將紅語與黨史結合起來,在重溫黨史的同時,對不同年代的英雄人物以全新的視角進行介紹,使讀者透過英雄的人生經曆,感受其思想情操,學習其高尚品質。
本書解讀紅語的內涵,發掘紅語的時代意義。它所選輯的紅色語錄,既是流行一時的又是永不過時的。讓全國人民重溫經典紅色語錄,可以振奮精神,鼓舞鬥誌,團結一致地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編寫本書是一種嚐試。編著者經過八個多月的努力,終於使本書與讀者見麵。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蘆千文、孫思兩位同誌的大力支持,他們為本書的編寫付出了勞動。特此致以真誠的謝意。
但願本書能給讀者帶來閱讀的快樂,希望讀者能在閱讀過程中,受到黨史知識的熏陶、紅色精神的感召和紅色思想的啟迪。書中如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期待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