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顧甯便在太後的慈壽宮住了下來。
與其他宮殿不同,因為太後不是一個喜歡講排場的人,所以慈壽宮中的宦官和宮女人數很少,除了皇上和皇後每天過來例行請安之外,再無其他人過來,顯得很是冷清和寂靜。
太後也怕顧甯受不住慈壽宮的寂寞,時不時將她叫過去陪自己說話,不管是去禦花園賞花還是去禮佛都將她帶在身邊,似乎生怕冷落了她。
甚至為了讓她在慈壽宮住得不那麼生分,太後還不許顧甯再叫她太後,而是堅持要顧甯跟蕭翊一樣稱呼她為皇祖母。
就連太後派來照顧她起居的宮女都忍不住偷偷告訴她,說她們在太後身邊伺候這麼多年,從未見太後對人這麼好過,簡直就是將顧甯當做了她的親孫女。
顧甯猜到太後之所以對她這麼好,或許跟死去的謝皇後有關係。
畢竟她也聽說過謝皇後當年冒死救過他們母子,太後一直將這份恩情記在心裏。
之後謝皇後二十多歲便抑抑而終,太後自覺愧對謝皇後,便將這份愧疚轉化為愛傾注在謝皇後唯一的兒子齊王蕭翊身上。
她不過是沾了謝皇後和蕭翊的光,才得太後如此垂青和愛憐。
不過一想到自己再過不久就要嫁給蕭翊為妻,她心中還是忍不住一陣甜蜜和緊張。
甜蜜是因為她能夠嫁給自己仰慕的男子,相對於她的那些姑姑和姐姐,無疑是幸運的。
緊張是因為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一個妻子和王妃的角色,對此她當真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不過在此期間,蕭翊倒是來過慈壽宮幾次,隻是不知道太後是不是在故意逗她,每次蕭翊來都將自己緊緊帶在身邊,根本不給自己和蕭翊獨處的機會,搞得他們兩個快成婚的新人連私下說一句悄悄話都不得。
除了蕭翊之外,顧顯也托宮中的人給她帶過話,說是希望她能看在顧家養育了她這麼多年的份上,不要記恨他這個祖父,更不要記恨顧家。
她對此隻能黯然歎了一口氣。
她心中清楚,祖父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低聲下氣,並不是因為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是因為她即將成為齊王妃,祖父才急於修複她和顧家之間的關係,希望她這個齊王妃能成為顧家的又一大助力。
對於祖父這一舉動,她隻覺得異常的悲涼。
……
本來依照大梁的婚俗,蕭翊身為皇子,顧家也是江南名門,走完三書六禮的流程至少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可太後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在她的親自過問下,刪減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繁瑣環節,最終隻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齊王府就完成了納采(送禮求娶)、問名(詢問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納吉(送禮訂婚)、納征(下聘禮)、請期(議定婚期)五禮,進入最後一禮的親迎(上門迎娶)階段。
而早在納吉之後,太後便派宮人將顧甯送回了顧府。
畢竟顧家不管怎麼說都是江南名門,婚事已經到這一步,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悔婚了,否則他們顧家將淪為天下人的笑柄。
此時顧府外麵已經傳來了陣陣鼓樂聲和喧鬧聲,還在閨房內陪著女兒的張氏一聽動靜便知道是接親的隊伍到了,連忙掏出絲帕擦幹眼角的淚水,強笑著對女兒道:“甯兒,接親的隊伍到了,娘親現在為你開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