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兒,成「佛」了還回家吃飯不啊?
李承澤正在宮中焦頭爛額呢,立馬下令讓鑒察院出麵去製止。
一時間大街小巷全都明令禁止談論此事,但越禁止,百姓便更聚在一起偷偷去傳講。
在大家看來,壞事兒禁止說明這事兒就是真的。
那反推來看,這好事也被禁止,又能說明什麼?
說明這事兒更是真的啊!
有大聰明猜測,估計是因為鏡楊真人因慶國而身負重傷,朝廷擔心老天會因此震怒降下懲罰,這才不讓外傳的。
一時間,【鏡楊真人】的名頭越來越響,已成了當下現象級般的話題。
現如今陶鏡楊蘇醒一事還未傳出宮中,還不知若傳出去,民間又要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呢。
慈寧宮·太後宮殿
作為如今後宮中最大的人物,陶鏡楊於今日醒了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她的耳朵裏。
她這時正坐在窗帷前烹茶,聽到大太監的稟報後驚訝了一瞬。
動作輕柔,緩緩的放下雕玉蘭紋的長勺,淡淡的哦了一聲,神情之中帶著些莫名的情緒。
其實自從李承澤十三歲那年封王出宮之後,他們母子便很少能再見麵了。
即便見麵,也隻是匆匆一盞茶的功夫,說不得些什麼。
起初李承澤的歲數還小,淑貴妃那時便也沒想著給他的房裏添人。
後來李承澤開始跟太子爭權,她作為母親也規勸不住,慢慢的,就連說親一事也給耽擱下來。
在此之前,她從未聽說過皇帝有過什麼心上人。
後來好像是從宮中的傳言中有所耳聞,好像有個姓陶的女俠救過他,還住在了他的府上。
不過,那時淑貴妃沒有把這當一回事兒,隻以為是小孩子心性,這來路不明的什麼女俠......
若他真的喜歡,收作填房也就算了,便沒有去特意過問。
至於李承澤奪權一事,就連太後自己也不清楚,她從來都沒想過,李承澤竟真的鬥過了太子,也沒想過自己竟還真成了太後。
思緒回轉,繪兒就站在一旁,貼心的為太後烹的茶添上滾水。
“太後娘娘,奴婢瞧著您滿麵愁容,可是有什麼煩心事兒?”
繪兒聲音輕柔,她伺候太後多年,早就對太後的反應熟稔於心。
太後淺飲了一口淡茶,茶裏頭裏頭加了桃花,使茶香中還伴有些花瓣香氣,
“繪兒,哀家沒記錯的話,你應該伺候了我七年了。”
聽到太後還真記得這樣的小事,繪兒麵上的驚喜沒有隱藏,低眉順眼道,
“回太後,奴婢來的那一年,正好是當今聖上被封王出宮的那一年。”
她提起李承澤時,似乎還帶了一絲不宜讓人察覺到羞怯。
馬上,繪兒就意識到自己的這句話有些不妥,忙又填了一句,“算起來,繪兒服侍太後已經是第八年了。”
前者沒注意到繪兒的異樣,自顧自的放下茶盞,微微的歎了一口氣,
“是啊,承澤出宮那年才十三,哀家記著你...好像要大他一歲。”
其實,李承澤被封王那一日,淑貴妃並不覺得開心。
先皇心思深,絕不會無緣無故的封自己兒子為王。
而李承澤也不知怎麼了,在被封王之後竟也真學著爭起了權。
至於爭權一事,她當媽的說不擔心那一定是假的。
隻是擔心也沒有用,她遠在深宮,幫不上什麼。
但與其說是幫不上什麼,倒不如說是她在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