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太平了,所有人都得到了短暫的緩衝時間。
隻是大戰剛過,百姓們哀痛大於喜悅,並沒有什麼過年的心情。
改朝換代,向來是百姓受苦。
李承澤早早開了國庫,並從戶部撥款去購置糧食,又派人到民間的屯糧大戶遊說,組織各地官員為百姓免費施粥。
大戰剛過,滿目瘡痍。
失去了親人的百姓們,不會為漂亮的煙花或者好看的燈節而感到喜悅。
民以食為天,隻有食物才能給如今的百姓添點喜悅。
熱滾滾的湯食下肚,由身體散發至外的熱量暖著靈魂,才能讓經曆過生死的百姓們再次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
某鎮某村
一老婆婆望著空空如也的米缸,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秋日打的那點兒糧食,這一家子前日就已經吃完了。
原本還剩了一點兒,也都讓拿著做了幹糧,讓鐵牛帶著上山打獵去了。
老婆婆的兒子就叫鐵牛,現出去了五日都還沒有回來。
兒媳婦也是滿麵愁容,鐵牛出去打獵,她就留在家中照顧老人、孩子。
隻是家裏沒銀子,沒糧食,眼瞅著大家夥餓的眼冒金星、心中發慌。
前日這裏下了雪,地上的積雪還都未化。
兒媳婦找了木刀,挎了籃子要出去,被她婆婆給攔住,“翠兒啊,這麼冷的天,你要出去幹啥去?”
“娘,我昨個出去打水,瞧見隔壁喬老三兩口子在外頭挖菜,他們家人口多,斷頓斷的比咱家還早。”
沒錯,這年月,不僅是她家斷糧,幾乎是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鎮的口糧都斷了。
大家一年到頭的都在忙活,隻是種的糧還趕不上要上交的糧多。
年年幹,卻年年窮著,餓著。
隻不過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他們家苦,別人家也苦,百姓就也都習以為常了。
翠萍緊了緊衣服,又道,“咱家也沒糧了,鐵牛還不知啥時候回來,我不能讓咱家幾口人就在這屋裏頭餓著。”
說著,翠萍緊了衣服就要往外走。
外頭冷的出去站一會兒都要凍成冰棍,翠萍身上,就穿著一件結婚那年做的薄棉衣。
家裏唯一一件保暖的衣服就是狐狸皮,是前年鐵牛上山掏的一窩狐狸,拿回來自家製成了襖子。
也虧得他們家有這身襖子,鐵牛才敢大冬天的冒雪上山。
可地裏現在哪兒還有什麼野菜,即便是有也都在積雪之下,若真要把它挖出來,非得將人手都凍掉不可。
她婆婆心疼她,硬拽著翠萍不讓她走,“翠兒啊,鐵牛馬上就回來了,再等等,阿,翠兒聽話。”
屋裏她公公也聽見了,現正躺在床上直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