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那天,小英早早起了床。簡單吃過早飯就背上行李出發了。因為是要趕十點鍾的火車。路上需要三、四個小時。雖然路程較遠,又背了行李,但走起路來也會感到輕鬆愉快。
下了火車,走出站台。一眼就看見了立在地上的一麵大牌子,上麵寫著“新生接待處\"。跟隨幾位工作人員上了接站的大巴車。順利進入了校園,開始了新的校園生活。
因為那個時候,國家非常缺少專業教師,所以隻要考入了師範類院校的學生,全部免去費用。包括生活費、住宿費,也包括書本紙章筆墨等費用。每個月的月初,還會給同學們發放福利。
生活委員抬著的大籮筐裏裝滿了衛生紙。去女生宿舍,在每人的行李旁邊放一大卷衛生紙,再去男生那裏給每人發一張頭票(理發票)。吃飯去食堂。固定的飯菜,每八人一桌。保證每人都能吃飽吃好。
對於小英來說,對比大山溝裏的生活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國家提供的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對所有人來說,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期盼著學業有成報效祖國。
這屆新生比較特殊。因當時國家需要,才使得每個班都是一個特殊的班集體。說他們特殊,是因為在一個班級中的他們年齡相差很大,學生的來源地也非常複雜。
他們有的來自應屆畢業生參加高考的;有的來自工廠裏有三、五年工齡的工人;有的來自下鄉了三,四年的知識青年集體戶;也有的來自畢業後返鄉務農的幹活了好幾年的農村青年,甚至還有娃的爸爸,娃的媽媽。
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都是全國恢複高考的第一批學生。他們都有一顆渴望知識的心。他們是想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將來報效祖國有誌青年。
這些人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女。是以自己的實力考進來的。他們是學好了數理化,但沒有依靠好爸爸的一批優秀的年輕人。
他們來到這裏,人人都非常認真努力地去學習。上課不用任何人組織紀律,學習的自覺性可想而知。大部分同學從入學到畢業沒有請過假,沒有耽誤過一節課。更沒有什麼掛科補考之類的說詞。
按規定,他們是每天早六點鍾起床。十五分鍾洗漱,然後半小時早操。早操後去食堂吃早飯,七點半準時上課。可以說早上的時間非常緊張了。但他們所有人都能自覺的完成早上的各項任務。而且沒有一個人遲到過。
春季那個學期,天亮的比較早,大部分同學都在四點鍾左右起床。他們有的去教室上早自習,有的去校園旁邊的小公園裏背書背題。
特別是臨近期中期末考試時,同學們的學習狀態讓你不可想象。
校園晚上九點鍾熄燈的鈴聲響過後,好多同學躲進被窩裏,打開手電筒看書。
再看看那些沒有手電筒的同學在哪裏看書呢?
熄燈的鈴響後,校園裏一片漆黑。隻有室外的公共廁所裏電燈還亮著。就總會有三,五成群的站在廁所外麵借著燈光看書學習。也經常被管理寢室的老師趕回寢室休息。小英就是其中的一個。
他們把學習看得非常重要。暗下決心要把前麵幾年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耽誤的知識補回來。
青春是有期限的。絕不會讓這大好時光浪費掉一點點。為理想,為知識而努力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