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當初與蒙元大戰一樣。
遼國大多為騎兵,這一場大戰也是屬於騎兵的爭鋒。
但大漢鐵騎之力,縱諸諸國,幾乎沒有多少能夠抗衡。
重甲之下,乃是手持斬馬刀的冷厲將士,除非攻破重甲,否則斷然無可山他們。
而在如今的大漢軍中,擁重甲鐵騎已然超過了十萬,蘊含的軍鋒之力可想而知。
“漢軍,竟如此強大,原本的宋國降卒,竟也有如此戰力?”
原本對於漢國,耶律洪基是有幾分輕視的,畢竟想到大漢整體實力之下有宋國的降卒在其中,想著是斷然不可能與大漢軍團齊心的。
但耶律洪基沒有想到的是,也就是他看到的那些降卒宋兵,此刻發揮出的戰力居然絲毫沒有弱掉大漢將士太多,一個個也是亡命的拚殺著。
這讓耶律洪基怎麼也想不通。
為何宋兵乃是降卒,為何會與大漢如此齊心?
而且在齊心之下,發揮出的戰力比之當初他率軍進攻宋國的宋兵還要強大數倍。
以前為自己的宋國尚且沒有動用赴死之力,為何如今投降之後,發揮出的戰力會如此強大?
這一點,或許耶律洪基也遠遠想不到。
昔日宋國,對於從軍的士卒將士皆是有輕視,重文輕武,導致了軍餉克扣,貪官橫行,試問底層的士卒如何會盡心盡力的征戰。
但大漢不同。
自高高在上的皇帝,再到文武百官,對於軍人都是十分的看重,以軍為首,讓軍饒地位在大漢極高,而且軍饒俸祿比之普通的文官還要高,可見大漢對軍饒殊榮。
這,也是宋國降卒這麼快歸順的主要原因。
大漢重軍,這並不是忽悠他們的,而是真正存在的,哪怕是他們剛剛加入大漢,但屬於他們的俸祿卻是已經發放,那是他們曾經根本得不到的軍餉。
士為知己者死。
這,就是宋國降卒為何如此賣命殺敵的原因。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如今劉協已經給予了他們榮耀,之後便是他們報效的時刻了。
“殺。”
“這些遼國大軍屢屢犯境,滅了他們,我大漢便可一統下。”
“曾經在宋國時,朝廷根本不將我們放在眼裏,而如今皇上對我們如此恩厚,我們定當報效皇上。”
“殺光敵人...”
無數的原宋兵,現在的大漢將士瘋狂的殺敵,無畏死。
在大漢修羅般的殺機,不畏死亡的殺戮下,一向戰無不勝的遼國此刻卻是出現了頹狀,原本雙方的進攻之勢,此刻變成了大漢的進攻。
諸多上將親統大軍。
宗師戰將自己發揮,呂布,趙雲率領著十萬重甲鐵騎,化作了錐子一般,狠狠的將遼國的陣型鑿開了,殺戮無雙。
而步卒在高順,麴義他們的統帥下,陣型穩固,穩步推進著。
遼國陣型已破,大漢則是節節壓迫著遼國大軍。
看到這。
耶律洪基的眉頭緊皺,有些凝重了:“老祖,你是否有信心斬了漢皇?”
他看向了身後馬車的遼國老祖,有些懇求之意。
在大軍失利之下,他唯有依靠他遼國的大宗師老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