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騎兵計劃(1 / 2)

第282章騎兵計劃

光是沒有鞍韉,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後世能做到的騎術現在的人做不到?難道是這個時候的人的騎術和後世比起來還差很多?這種原始的技能,隻會隨著科技的發展退化,後世人的騎術就算有幾個優秀的天才可能追趕前人,可是想要在整體水平上追上先人,基本上是做夢。

有一個理論是科技越發展,人的身體素質越差。紫煙很讚同這種說法。不然當今的人的力氣怎麼沒有千萬年前的猩猩先祖大呢?就算這個太遠,可是就是紫煙親生經曆的兩個時代,秦朝時的人的身體素質比現代人好不知道多少。就算是不算項羽這種怪胎,就是一般的士兵,日行百裏也被作為最基本的要求。

當然,這個時候的裏不是後世的五百米一裏,紫煙大概算了一下,大概是三百七十多米,百裏,就算三十七千米,看起來很少,可是,是步行。現代有幾個人可以一天走三十多公裏?馬拉鬆全程也不過四十二公裏!而且還有很多人是跑的半馬!

更加恐怖的是,他們是行軍,所以是背著家當的,有著不輕的負重。最要命的是,他們的要求是每天。

每天背著十幾斤的東西走三十多裏,一走一兩個月,現代有幾個人可以做到?

連作為人的本能的步行都拉開了這麼大的差距,更別說不是天生本能的騎術了。至少後世就已經找不到幾個敢赤手空拳上野馬背的人了,更別說在光溜溜的馬背上的人還能組成一支幾千幾萬人的軍隊。

不是騎術的原因,那又是為什麼?

因為,當時的鞍轡比後世,少了兩件很重要的道具。

那就是韁繩和馬鐙。

尤其是馬鐙。

沒有馬鐙,在馬背上的兩條腿空蕩蕩地無處著力,能夾住馬腹都是鳳毛麟角,更比說還是在馬兒狂奔的顛簸中坐穩了。至於在馬背上動手過招就更是笑話。

還有韁繩,當時騎兵培養代價高昂也有這個原因,除了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我們中原農耕民族的男子長大之後才接觸馬匹,真的一開始就能坐穩的有天賦的人很少,大多數人都是慢慢學習反複練習才能掌握這一技能。可是在這個慢慢掌握的過程中,坐都坐不穩的他們從來能不被馬摔下來的有幾個?而在馬背上摔下來之後,斷手斷腳都是好的了,直接摔死的比比皆是。這樣一來,訓練騎兵的代價想要不高昂都不可能。

這個時代已經有了鞍轡,但是還沒有韁繩和馬鐙。當時紫煙看到這樣的騎兵的時候很是驚訝,因為她記得,在楚漢爭霸的時候一開始讓項羽占盡上風的原因就是騎兵,當時的插畫中騎兵都是已經有了韁繩和馬鐙,不然項羽也組織不起來那樣一隻千裏奔襲的騎兵!

可是紫煙仔細打探過,桃源村的駐點一直蔓延到草原邊上。根據他們傳來的消息,草原上的人還不如他們呢,連器具都隻發展到轡頭,連鞍韉都沒有!他們能騎馬不被摔死,靠的全是真功夫。也是因此,這個時候的匈奴還沒有釀成中原的心腹大患,光憑幾個位於苦寒之地的諸侯國也能把草原狼封死在白山黑水之間,沒有讓他們威脅到中原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