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將美貌升華為氣質(1 / 3)

女人的氣質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關,與金錢無關。那些走入氣質門檻的女人,她們有了悟性,積聚了內涵,具有豐富感和空靈感,形成了風姿綽約的氣韻。

有一位知名的畫家,非常想畫一幅天使的畫像,他希望這幅畫能別具一格,有自己的特色。這個畫像不是人們經常看到的那樣,而是來源於自己的想象。

他非常渴望找到一個模特,這個人有天使的善良與修養,並有慈悲的氣質以及親和力。但一直找不到太合適的人,直到他遇到了一個山村的姑娘。畫家因這一幅畫而名揚天下,那位模特也得到了不菲的報酬。

多年後,有人對畫家說,你畫了最美的天使,也應該畫個最醜的魔鬼呀。畫家認為說得很有道理,但到哪裏找一位醜陋的人呢?他想到了監獄,終於在那裏發現了一個理想的人,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居然是以前做天使模特的女人。

當女人知道自己將被畫成魔鬼時,失聲痛哭。女人疑惑地問:“你以前畫天使的模特就是我,想不到現在畫魔鬼的模特居然還是我!”

畫家不解地問:“怎麼會是這樣呢?”

女人說:“自從得到了那筆錢,我就離開了山村,到處遊山玩水,後來還染上了毒癮,把錢花完之後,為了滿足遏製不住的欲望,就去騙人、做壞事,最後案發入獄。”

氣質是女人的經典品牌,這是現代人的共識。相對美麗的容貌而言,氣質則是厚重的、持久的。氣質是文化底蘊、素質修養的升華。現代的女性越來越講究“內外兼修”,在氣質的修煉上紛紛找準從“文化”入手的捷徑。於是,女人的氣質便演化為高貴、性感、情趣、嫵媚甚至神秘,讓人們在欣賞女人時懷著一種敬畏,一種仰慕。

氣質是指人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征、風格以及氣度。性格開朗、瀟灑大方的人,往往表現出一種聰慧的氣質;性格開朗、溫文爾雅,多顯露出高潔的氣質;性格爽直、風格豪放的人,氣質多表現為粗獷;性格溫和、風度秀麗端莊,氣質則表現為恬靜……無論聰慧、高潔,還是粗獷、恬靜,都能產生一定的美感。

美貌不等於氣質,從美貌升華到氣質要經過修煉和沉澱,著名影星張曼玉已經完成了一個女人從美麗到氣質的升華。

張曼玉剛剛出道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特色,她的相貌也算不上國色天香。後來張曼玉拍了很多片子,給別人的印象是她是好看的、有燦爛笑容的女人。

後來,經曆過人生的風雨之後,張曼玉懂得了,明星隻是一時,而演員才是永遠的。有了這種意識後,張曼玉懂得珍惜更多樸素的東西,從而變得更加豁達,更加深刻。她已經不再是剛剛進入娛樂圈時的那個花瓶了,她完成了從美麗到氣質的升華,逐漸散發出一種讓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正是這樣從內而外的升華,使張曼玉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1991年的《阮玲玉》將她送上了事業的巔峰。在後來的《人在紐約》(又名三個女人的故事)中,張曼玉不慍不火的表演令她迅速出線,成為耀眼的明星,也為她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獎項—第27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此後的她在戲裏戲外都成了吸引人的女人,吸引男人,也吸引女人。她那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表演讓她“渾身都是戲”,讓人們忘了這是在演戲,仿佛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這正是張曼玉登峰造極的氣質帶給人心靈的震動。

當她從鎂光燈下走出之後,我們看到的那個真實的張曼玉,身上兼有東方的素靜神韻與西方的明豔光彩,從無虛飾與矯情,自然流露出她清澈而深沉的內在氣質。

2003年,隨著張藝謀的大片《英雄》在全國熱映,人們看到了一個在大漠風沙中明豔逼人的張曼玉。人們不由感慨她風采依舊,年齡不但沒有成為她演藝事業的障礙,反而成為她征服越來越多觀眾的內涵與氣質。

張曼玉的氣質來源於內心自我的清醒、獨立的認識,時光沉澱下來的苦澀與神韻讓她完成了氣質的升華。銀幕下的張曼玉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是沉靜的、微笑的,淡妝素服,不見一絲濃豔。她從不在傳媒麵前張揚,隻是靜靜地微笑著。裙裾之間,女人的優雅盡在不言中;舉手投足間,巨星風采翩然而至。

這種氣質的女人就是花叢中的一朵嫣紅,最後終於變成最精粹的一滴金黃色的花蜜,讓你在驚歎中慢慢地回味。

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數量的女人隻注意穿著打扮,並不怎麼注意自己的氣質是否給人以美感。誠然,美麗的容貌、時髦的服飾、精心的打扮,都能給人以美感。但是這種外表的美總是膚淺而短暫的,如同天上的流雲,轉瞬即逝。如果你是有心人,則會發現,氣質給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紀、服飾和打扮局限的。

氣質美是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外露,它包含了文化素質、知識和經驗的沉積以及品德和修養的凝練。品德則是錘煉氣質的基石。為人誠懇、心地善良、胸襟開闊、內心安然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