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什麼未來來客之說孫堅不相信,可是趙光自認晚輩,又送上一頂讓孫堅十分受用的高帽子,孫堅不禁想聽聽趙光能發出什麼奇言怪論。“趙大人的讚譽末將愧不敢當。不過趙大人的確成功引起了末將的好奇,末將想聽聽未來都會發生些什麼。”
趙光說:“就像過去,有許多值得我們稱頌的美好,也有許多讓我們沉痛的災難。未來也一樣,有喜劇也有悲劇。在我所知的曆史裏,悲劇遠多於喜劇。在未來的兩千年裏,我們的國家不斷的經曆著由興到衰,由衰到興過程。就好像一個家,最初家裏一窮二白,家裏的所有兄弟姐妹們都能團結一心,不為私利,努力付出,力求讓這個家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壯大。可是慢慢的這個家富有之後,有些人就開始貪圖安逸富貴,各種矛盾也開始紛紛呈現。於是爭權奪利,各種爭鬥。家也就漸漸分崩離析了。等到大家都經曆了慘痛的教訓,除了生命,再沒有什麼可失去的,這時又幡然悔悟,重新團結起來。可是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說,一次次重複著悲劇,其過程真的很慘痛。文台兄,你見過被奴役的人嗎?你覺得他們的日子怎麼樣?你願意接受這樣的生活嗎?”
孫堅斷然說:“當然不願意!”
趙光說:“文台兄,在這裏我不想跟你討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我隻想請文台兄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大漢的江山徹底淪為異族的牧場,大漢的子民都淪為異族的奴隸。麵對這樣的情形,文台兄將何去何從?接受命運的安排還是奮起抗爭?”
“這…”孫堅有些茫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吧?”
趙光說:“會!如果我們無所作為,一定會。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太多人自我感覺良好,意識不到危機存在,才熱衷於內鬥,以至於國力衰微到不可挽救的地步。成為皇帝和成為保家衛國,名垂青史的英雄,文台兄更中意哪一個?”
“當然是後者!”孫堅毫不猶豫的說。“我毫不懷疑我對大漢王朝對皇上的忠誠。趙大人,我隻想聽聽關於未來的故事,不想討論你認為我會出現的不忠誠行為。”
趙光說:“好吧。我們先講講火燒洛陽的故事……自此之後,中原大地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麵,綿延百年,大量百姓在戰亂中喪生,致使人口銳減。大漢數千萬人口,經曆百年內戰,隻剩下幾百萬人。如果我說的這些都是真的,文台兄還有多少自信,相信中原大地不會受異族蹂躪?”
孫堅驚疑的問:“董卓真的會幹出這麼喪心病狂的事?”
趙光說:“大概不會了。我有兩手準備,首先,阻止董卓獲得更大的權力。如果不能,我打算在這件事發生之前,找機會誅殺董卓。可是這樣隻能扼殺這件事,卻不能改變漢室衰微的局麵。想阻止軍閥混戰的局麵出現,隻有我們齊心協力,找到更多願意為黎民百姓、為江山社稷奉獻心力的人。文台兄,我們追求的是自己的權位富貴,還是大眾和平發展的機會?大好河山將繁榮昌盛,還是滿目蒼夷,隻在一念之間。”
孫堅思潮起伏,好一會兒才說:“趙大人,如你所說,吏治崩壞已經是當今朝廷的頑疾。大人有什麼辦法解決?”
趙光說:“在權力過於集中的政治製度下,權力失去有效監管,吏治崩壞是無法避免的。我認為解決的辦法就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製定法律的過程中來,並且製定法律者不能成為法律的直接受益人。有個小故事,說一戶人家有兩個兄弟,兄弟倆總是為各種事吵吵鬧鬧。有一天,兄弟兩個又為分食一張餅吵鬧不休。他們的父親想出一個辦法,拿出刀對老大說,你把餅切成兩半,老二先挑。結果呢,老大為了不吃虧,就盡其所能,均勻的將餅切成兩半。我覺的,這個故事給我們啟示了製定法律的原則,就是將法律的製定者納入法律的管理範圍之內,並且享受不到特權。”
孫堅思索著趙光話,目光閃爍不定。兩兄弟的故事雖小,可是的確挑動了孫堅的心弦。法律力求公平公正,執行透明,的確可以化解許多矛盾。“趙大人,這的確是個有趣的故事。可是世間的事遠比這個故事複雜的多。可不是這麼簡單能處理的。”
趙光說:“沒錯,世間的事遠比這個故事複雜的多。我覺的,故事裏給我們體現的是法律的精神。本著這樣的法律精神,一定能夠讓更多人樂意參與到法製的建設中來,集眾人之力,我們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辦法,解決更多的問題。”